馬日磾無言而退,私下對眾官說道:“王允何其寡情!善人,國之紀;製作,國之典。滅紀廢典,豈能長久?”
且說當下王允不聽馬日磾之言,命將蔡邕下獄中縊死,一時士大夫聞之,盡為流涕。後人論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對,但王允殺之,亦為一己之私罷了。
且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人帶兵逃回涼州後,使人至長安上表求赦。天子劉協召集文武商議,王允出列說道:“董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如今雖大赦天下,但唯獨不能赦此四人!”
使者回報李傕,此時四人俱在,如今董卓一死,這四人宛如過街老鼠一般,而李傕聞言之後,更是整個人都呆了,他歎息著對其餘三人說道:“求赦不得,我們各自逃生吧。”
這時一名甲士入內稟報道:“各位將軍,門外有一人求見!”
李傕一愣不由看了其餘三人一眼,然後開口說道:“讓他進來吧!”
沒多久,一名身穿黑衣,頭戴鬥笠的男子走了進來,李傕看著來人不由開口問道:“你是何人?來此作甚?”
這人聞言嗬嗬一笑,他摘下鬥笠,露出一張有些蒼白的臉,抬眼間,那純黑的眸子讓李傕等人都驚呆了,郭汜更是驚訝著起身驚呼道:“禍亂之瞳?”
李傕也起身問道:“你來幹什麼?”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行走於世間的賈詡,賈詡放下鬥笠,然後開口對眾人說道:“聽聞董太師以死,而諸君又要棄軍單行,特來相勸!”
張濟聞言疑惑的問道:“你是如何得知?”
賈詡聞言嗬嗬一笑,沒有回答,而樊稠則問道:“適才你話中何意?”
賈詡聞言,柔聲說道:“諸位實力平平,所能依靠者,不過是麾下鐵騎罷了,如今想棄軍而去,則一亭長便能生擒諸位罷了。不如誘集涼州人馬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成則可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在走亦未遲。”
李傕等人聞言,互相對視一眼,雖然這個賈詡說的話有些誇大,但是仔細思之,確實有幾分道理,於是幾人都表示同意然,當天在賈詡的安排下,流言於涼州本土道:“王允想殺盡涼州人!”
涼州眾人都因董卓的死,而心中惶惶,如今聽了這個消息,都皆驚惶失措。李傕等人又在賈詡的安排下複揚言道:“徒死無益,何不盡反?”
有時候流言這個東西,確實很好用,經過幾日之後,李傕等人便聚涼州甲士十餘萬,四人分作四路,殺奔長安來。
路上眾人正逢董卓女婿中郎將牛輔引軍五千人,欲去與丈人報仇,李傕便與之合兵,使其為前鋒,四人陸續進發。
長安城內,王允聽知西涼兵來,急忙喊來呂布商議。呂布不屑的說道:“司徒但請放心。李傕等人不過鼠輩,不足道哉!”
當天呂布引李肅領兵出敵,肅當先迎戰,正與牛輔相遇,雙方大殺一陣,牛輔抵敵不過,敗陣而去。
李肅得勝,就地安下營寨,不想是夜二更,牛輔乘李肅得勝不備,竟來劫寨,李肅軍亂竄,敗走三十餘裏,折軍大半,李肅逃的性命來見呂布,呂布看著狼狽不堪的李肅不由大怒道:“你何挫我銳氣!”
李肅還未來得及反應,呂布提戟將李肅刺死,命人斬李肅頭,懸頭軍門,帳下將校無人敢言。
次日,呂布進兵與牛輔對敵,量那牛輔如何敵得呂布,呂布一馬當先殺的牛輔丟盔棄甲,大敗而走,是夜,牛輔喚心腹手下胡赤兒商議道:“呂布驍勇,萬不能敵,不如瞞了李傕等四人,帶親隨三五人棄軍而去。”
胡赤兒應允,是夜幾人收拾金珠,棄營而走,隨行者三四人,當幾人來到一處大河後,牛輔遣散隨從去找渡船,獨留胡赤兒在身旁,牛輔此刻打量著大河,波濤洶湧,胡赤兒站在牛輔身後,他不經意看到牛輔背在身後那沉甸甸的包裹,不由心聲歹意,他偷偷摸摸拔刀,上前一步將牛輔來了一個透心涼,然後順勢斬下牛輔頭顱,這時正逢其餘隨從歸來,這幾人見到這一幕,不由上前將胡赤兒拿下,幾人一尋思,最後壓著胡赤兒帶上牛輔的頭顱來獻呂布。
呂布見了幾人後問明來由之後,這不由讓他想起昔年他殺丁原之事,他本就對這件事耿耿於懷,如今又殺董卓,天下人雖然不說他,但是背地裏的流言,都說他是三姓家奴,這讓他很難堪,如今正好遇到胡赤兒,於是他怒起拔戟,瞬間將赤兒誅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