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又向下潛了一陣,隻見眼前一道虛影飄過,一張被泡的有些變形的臉猛然出現在黃蓋眼前,這張突然出現的臉確實嚇了黃蓋一跳,不過很快他就明白了,這應該是一個被淹死的人,而那股碧綠的光芒就是在這具屍體上傳來的,黃蓋打量一番,然後上前撈起屍首,就往上遊去。
黃蓋出了水麵後,他拉動繩索,很快井上之人就將他拉了上去。
黃蓋上井之後,將這具屍體丟在地上,這屍體雖然日久,其屍不爛,看宮樣裝束,這屍體生前應該是一名宮女。
孫堅上前打量一番,隻見這宮女懷中抱著一個包裹,孫堅抬手取開看時,內有朱紅小匣,用金鎖鎖著,啟視之,乃一玉璽:方圓四寸,上鐫五龍交紐;傍缺一角,以黃金鑲之;上有篆文八字雲:“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孫堅臉色凝重的捧著這枚璽,回頭問程普道:“德謀可認識這個?”。程普看了一眼周圍,同樣臉色沉重的說道:“此乃傳國玉璽。此玉是昔日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獻給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王二十六年,秦王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此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大戰洞庭神君,投玉璽於湖中。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說: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複歸於秦。而到了第二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高祖皇帝,等到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後將璽打王尋、蘇獻,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後來聽聞十常侍作亂,劫少帝出北邙,回宮失此寶。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此處不可久留,主公宜當速回江東,再圖大事!”
孫堅聞言之後,默然半響,然後開口說道:“也好,如今諸侯離心,我們也該回去了!”
孫堅和程普等人商議已定,密諭軍士勿得泄漏。誰想在場一人,竟是袁紹鄉人,此人名叫袁立,他聽到這些後,想要借此時機做為進身之計,於是他連夜偷出營寨,來報袁紹。
袁紹聽了之後,與之賞賜,暗留軍中,次日,孫堅收拾妥當來辭袁紹道:“袁盟主,堅抱小疾,欲歸長沙,特來與公辭別。”
袁紹早已經知道孫堅會來,此刻他皮笑肉不笑的說道:“我知公台之疾乃傳國璽所害耳。”
孫堅聞言,臉色一變,他神色複雜的說道:“本初何出此言?”
袁紹度步說道:“今興兵討賊,為國除害。玉璽乃朝廷之寶,文台既然獲得,理應將此璽留於盟主處,待我們誅了董卓,將之複歸於朝廷。如今將軍想要匿璽而去,意欲何為?“
孫堅低頭思量,他不明白袁紹如何得知,於是開口問道:“昔日十常侍之亂,玉璽遺失,當年盟主亦在,如今怎麼反說玉璽在我這裏?“
袁紹嗬嗬一笑,他抬眼說道:“文台我也不與你兜圈子了,昨夜建章殿井中之物何在?”
孫堅沉臉說道:“我本無之,何強相逼?”
袁紹怒聲說道:“作速取出,免自生禍!”
孫堅亦怒,他指天為誓道:“我若得此寶,私自藏匿,他日不得善終,死於亂箭之下!”
孫堅話音一落,袁紹不由也愣住了,他沒想到孫堅竟然會發此毒誓,於是他臉色不善的喚來袁立然後對孫堅問道:“打撈之時,有此人否?”
孫堅看到袁立後,瞬間明白了袁紹為什麼會知道自己有玉璽了,原來是此人告密,他大怒拔出古澱刀說道:“賊子竟然敢誣陷主帥,當死!”說完就要立斬袁立。
袁紹不由亦拔劍擋住孫堅說道:“文台你想殺他,就是欺我!”
袁紹背後顏良、文醜皆拔劍出鞘,而孫堅背後程普、黃蓋、韓當亦掣刀在手。
一時間場麵有些僵硬,雙方誰也不退,而就在此時聞訊而來的眾諸侯將雙方勸開,孫堅憤而離去,披掛上馬後,他拔寨離洛陽而去,返回長沙。
袁紹看孫堅竟然真的走了,不由大怒,遂寫書一封,差心腹人連夜送往荊州,送與荊州牧劉表,備言孫堅藏匿玉璽之事,就教劉表於路上截住奪之。
做完這些後,袁紹目光望向帳外,冷笑不止,袁紹的冷笑讓在坐的諸侯都有些心驚,而孫堅的離去更是讓這些諸侯也萌生了退意,畢竟如今董卓已經到了長安,他們在停留在這裏也沒什麼意義了,一時間大帳之內,諸人各自心懷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