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正一太平(2 / 3)

“您就是大賢良師?”最近太平道風頭正盛,一時無兩,這些山中之民,也有所耳聞。

“對,我就是,好了我要去下一個地方傳道了,你們都起來吧!”張角說完頭也不回的走了。

出了村子,左拐右拐,張角三人來到一處僻靜處,張角摘下鬥笠,他身後的兩個人也都摘下了鬥笠,這倆人正是張角的兄弟,張寶,張梁。

張寶張梁二人,麵青眼紅,他們兄弟三人席地而坐,張角看著遠處的城池,那裏人生鼎沸,不過在張角眼裏,生活在那裏的人都是一群群行屍走肉,雖然臉上都帶著笑容,但不過是一群群虛偽的瘋子罷了。

張角吃了些食物,站起身對張寶,張梁說道:“走吧,我們去下一個地方!”

張寶,張梁二人戴上鬥笠跟在張角後麵,三人漸行漸遠。

遠山不見舊時人!

益州鶴鳴山,這裏山勢雄偉、林木繁茂,雙澗環抱,形如展翅欲飛的立鶴;鬆柏成林,蒼翠欲滴,山澗溪流,泠然有聲,鶴鳴山北依青城山,南臨峨眉山,西接霧雲山,足抵天府平原,是難得的道家福地。

正是因為這一點,正一道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才將天師府選在了這裏。

正一道第一代天師張道陵,創正一盟威之道,設立二十四治,手下有三名初代弟子,分別是王長,趙升,和他的兒子張衡,而正一道以劍印,符籙之術聞名於世。

關於張道陵有很多傳說,這張道陵本身就是個百年不遇的天才,一心喜好黃老之術,他曾於一座不知名的山中煉丹,一年有紅光照室,二年有青龍白虎出現護丹,三年丹成,服半枚而成地仙之體,所而這座山也被命名為龍虎山。

張道陵有兩把符劍,一曰神荼二名鬱壘,仗著這兩把符劍張道陵斬妖除魔無數,後來以凡人之軀飛升。

飛升前他將天師之位傳給了他的兒子張衡並且留下了一句話:紹吾之位,非吾家宗親子孫不傳。

而現在這天師府的主人正是張道陵的兒子二代天師張衡,張衡麵容清瘦,一身符籙之術雖然不及他父親張道陵,但也不容小覷,此時他坐在鶴鳴山天師府的大堂上,看著麵前的中年男人問道:“張祭酒有什麼事嗎?”

被稱做祭酒的男人四十歲出頭,一雙三角眼,正是是張道陵三百二代弟子中的佼楚張修。

而張道陵為了便於管理,把手下教眾分了幾個等級,初入道的稱為鬼卒;能為道徒和病人作祈禱儀式的稱為鬼吏和奸令;能力出眾並能講授《道德經》的稱為祭酒。祭酒負責主持一治教區的各項教務工作,直屬天師領導,對天師負責。

天師府下共有二十四治,也就有二十四個祭酒。這張修正是益州南部巴郡的祭酒,是天師府在巴郡一代的代言人。

張修對張衡說道:“天師可曾聽過太平道?”

張衡皺眉,不知道張修為何這樣問,太平道他還是知道的崛起於十年間,教眾大多頭裹黃巾,奉事黃老之道,太平道蓄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呪說以療病,病者甚愈,百姓信向之。太平道的首領被稱做大賢良師他派遣弟子八人使於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誑惑,十餘年間,眾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揚、兗、豫,都有太平道道徒。

大賢良師更是設立三十六方,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

張衡心中其實隱隱約約對太平道是有些許敵意的,因為太平道的出現,正一道的香火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很多香客轉而去信了太平道:“張祭酒想說什麼?直說便是?”張衡端起麵前的茶杯輕嘖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