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報紙和其在微博傳播的不同
科技傳播
作者:王雯萱
摘要:伴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傳統媒體何去何從越來越成為人們所關注。是繼續走傳統的道路,細分市場還是在新媒體上探索新的道路,每一個傳統媒體都已經或終將麵臨這個問題。而每一個傳統媒體都在探索著適合自己的道路,力求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報紙;新媒體;經濟觀察報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0-0001-02
傳統紙媒作為傳統媒體之一,也不能例外。雖然同為傳統媒體,但是電視媒體的發展本身就對傳統紙媒有了很大的衝擊,在美國許多傳統紙媒停止紙質版印刷,電子版越來越成為報社的新的出路,傳統紙媒每況愈下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傳統紙媒如何來利用網絡走出自己的道路,無疑是傳統紙媒人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
與傳統媒體相對的新媒體卻蒸蒸日上。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簡稱,是一個基於用戶關係信息分享、傳播以及獲取平台,用戶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並實現即時分享。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國twitter。2009年8月中國門戶網站新浪推出“新浪微博”內測版,成為門戶網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務的網站,微博正式進入中文上網主流人群視野。作為網絡社交媒體的巨頭,新浪微博在5月12日最新一季財報時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3年4月底新浪微博注冊用戶數已超過1.4億,作為一個擁有如此眾多的用戶的社交媒體,無疑是許多傳統媒體看好的一個平台。眾多媒體紛紛在新浪上開設官方微博來增加自己在新媒體的人氣,拓展自身媒體的發展道路。
筆者經常在微博上閱讀到《經濟觀察報》的消息,所以很關注《經濟觀察報》,並且偶爾也購買紙質版來看,通過對比發現,由於媒介、受眾等等的不同,雖然是同一家報紙,但是其在新浪微博的傳播和紙質版報紙本身有很大的不同,下麵通過簡單的分析希望能夠探究一二。
首先自然是媒介的不同。這個毋庸贅述,紙質版以紙為傳播媒介,通過售賣內容來獲利,而《經濟觀察報》的新浪官方微博是以新浪微博為載體,自然要遵守新浪微博的規則,接受新浪微博的形式,如微博內容在140個字數以內(長微博除外)。傳播受限於媒介這是普遍共識,我們這裏就不深入討論了。
1 內容的不同
《經濟觀察報》官方微博的內容與其傳統紙質版在內容上有分有合。我們翻看任何一天的《經濟觀察報》官方微博可以看到,每天早上八點,《經濟觀察報》會發一條類似於“早安語”之類的微博,現暫且列舉一例,5月27日早,《經濟觀察報》的官方微博早八點整發出了羅斯福的一句名言“做偉大的事情,享受驕傲的成功,哪怕遭遇失敗,也遠勝過與既不享受什麼、也不承受什麼痛苦的可憐蟲為伍,因為他們生活在不知道勝利和退敗為何物的灰暗混沌地帶。——羅斯福”,這句“早安語”經常類似於這樣,是某一位名人語錄或者哪本書的語錄。當然,同時晚上還有一句“晚安語”,如此的親民,這在《經濟觀察報》報紙上是看不到的。
隨後,《經濟觀察報》官方微博發了一係列消息或者新聞報道,由於受到微博本身的發布規則限製,標題本身無法脫離報道正文而以“【】”來區別,“【】”裏麵的為標題內容,在5月27號這一天中,《經濟觀察報》官方微博共發送了58條微博,其中有34條微博並非《經濟觀察報》本身的新聞報道,而是在簡短的140字以內的內容概括後,在括號裏注明消息來源,來源多方麵,新華社,《人民日報》,《京華時報》,《南方都市報》,《北京晨報》,網易,金鷹網等等,主要對某一個報道內容進行概括,字數在一條普通微博限製之內。當然,5月27號並非一個特殊的日子,其餘時間也大多是這種分布。這麼多的其他媒體的報道,在《經濟觀察報》的官方微博上得到了呈現,媒體來源也五花八門,而在《經濟觀察報》報紙上,全部是其自己做的報道,這在內容來源上有了一定的區別。並且《經濟觀察報》報紙本身目前內容分布為,頭版,主要對其他子版的主要或重要內容進行提要,裏麵有“中國”、“市場”、“生活方式”、“汽車”、“觀察家”、“公司”這幾個子版麵,各個版麵內容分界較為清晰,而在其官方微博上,內容的分界並不明顯,轉載的內容也無明顯分類,但可以看到較為關注當下熱點,注意和熱點切合,符合微博的特點。
當然,觀察其餘幾家報紙在微博的傳播可以看到,報紙在微博在傳播實踐中己經形成了特定的格式規範,“[標題內容】+微博正文+圖片”的格式幾乎己經成了報紙微博的標準寫作格式。這種格式常見,且隻常見於以報紙為代表的媒體類微博,是一種值得關注的傳播現象,各家報紙的微博在寫作格式上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