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見此情景,索性自己在這個城外之城裏建造供士兵消遣的酒館,水茶屋以及小飯館等簡單的設施。漸漸地附近商町的商人也漸漸的被這裏的便利條件所吸引,很多人在這裏紛紛開店。
都於盡城於是從一個規模很小的山城經過杜飛短短幾個月的改造和建設,成為了比島津義久所居住的大偶高山城還要繁華的城與町一體化的要塞。
由於杜飛所收的賦稅相比其他的地方都要輕,所駐紮的軍隊又實力雄厚兵強馬壯,所以有很多外地人拉著小車紛紛的入駐剛誕生都於盡城下町。
在建城和改造城還有招募士兵時杜飛是投入了很多個人的資金的,並且由於他較低的賦稅所以一開始虧空很多錢。
但是他卻一點都不著急,因為他知道,隻有高投入才會有高回報。漸漸的都於盡城下町的規模越來越大,生意也越來越好。杜飛此時稍稍的提高了一些商業稅。雖然商人們稍稍有些怨言,但是此時都於盡町的規模已經形成,誰都不願意舍棄這塊風水寶地,於是都乖乖的增交了賦稅。
相良家的失敗經營個例使得杜飛深深明白了,有時候財富是需要引導才會落到自己口袋的。
像相良家那樣,原本經濟上就先天不足,非得要一氣嗬成的建造那麼多大城,最後搞得自己入不敷出左右為難。不得不提高賦稅。
但是越是提稅民眾越是逃散,這樣就會形成惡性循環。他反其道而行之。先用超低的賦稅來吸引商戶和民眾來此安居樂業,等城町到了一定規模之後,他再在民眾可以接受的基礎上,稍微的增加一些賦稅。
就好比相良家收的稅是一年一個商戶一百貫,但是他的商町內隻有十個商戶,所以最後也隻有一千貫的稅收收入。最後還搞得商民們怨聲載道。
而杜飛這邊雖然是一年一個商戶五十貫,但是卻聚集了五十個商戶!所以最後他的稅收是二百五十貫。既賺到了錢,又做了好人。
而杜飛在八代町的客棧和在平戶町,鎮町的商鋪也分別由幾個精明能幹的掌櫃在打理著,源源不斷的為他提供者財源,使他在經濟上高枕無憂。
他的軍隊也隨著他財產的擴充而不斷膨脹著,到了第四個月的時候,都於盡城竟然從一開始的幾十人發展到了五千人之眾!有很多事外地慕名來投的經驗老道的野武士雇傭軍。
杜飛在日向國這一小塊領土上發展的風生水起,就連島津義久也有些忌憚他的實力了。因為他費盡力氣才重建了自己的軍隊,也不過是一千多人而已。島津義弘更是異常恐懼,他明白此時杜飛的兵力已經到了可以跟整個島津家叫板的程度,索性的是他並無反心。
—————————————————————————————
分割線
杜飛帶著一支隊伍浩浩蕩蕩的穿過了島津義弘的領地,已經到了與柳展禽碰麵買貨的日子。杜飛此番購買了一大批八成新的明軍火統。所以帶了數百人之眾,用以搬運軍火,一方麵加強警戒。
這年頭,軍火可謂是軟黃金,什麼山賊啊,土匪啊,海盜啊對此都是垂涎三尺。龍造寺,大友家也是對這種重要的戰略物資不斷地巧取豪奪,好在杜飛勢力已經很龐大,所以他們都不敢表麵上得罪杜飛。
於是他的部隊順暢的通過了肥後國,來到了與柳展禽約定的交貨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