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之上信勉卻不慌不忙的對著沈均鞠了個躬,聽大會司持宣布開始,這才弓起步子手握劍柄,擺了個蓄劍式。
急不可耐的沈均一開局就展開全力,隻見他招招狠辣,劍劍料敵先機,劍招與劍招之間毫無懈怠,連貫通順,一氣嗬成,並且速度很快,竟然使得信勉沒有機會拔出劍來!
信勉吃了一驚,他一上來覺得他的對手心浮氣躁不像劍術有修為之人怎料此人竟是難纏角色!看來哪一場都不能大意啊。
沈均心裏也吃了一驚,因為他連出二十多招居然都沒擊敗對手!並且對手連劍都沒出,僅靠步伐就躲過自己的殺招!他開始有些心虛了。
台下的沈嶽比他更著急,因為他很清楚自己師弟的毛病,就是定力不足。雖然他的劍術很不錯,但他的心很脆弱而且性情毛躁,常常在遇到硬仗的時候掉鏈子。
這時,看台上的“員外”站了起來,華山和青城的掌門也站了起來,原來是懷恩到了。懷恩擺了擺手示意他們坐下,自己隨便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
這些台上的兩個人都沒注意到,他們都感到對手的強大。隻是沈均的壓力擺在臉上,而信勉的壓力放在心裏。一個是野火燎心,一個是心如止水。
沈均一聲大喝!又是一陣酣暢漓淋的快攻,他的劍招完全發揮了點蒼派快,準,妙的特點,不僅出招利落沒有多餘的動作,而且發招的姿勢很舒服很順手不用消耗太多氣力能連貫出招。
沈均一招金虹貫日從上而下劈向信勉,信勉剛剛躲過另一招,步伐已經跟不上,隻好用一個迅猛詭異的拔劍動作擋住了沈均的劍,同時又反手一攻,沈均沒料到對手由守轉攻速度如此之快,倉促的揮劍格擋。那料信勉劍一出鞘勢不可阻,接連使用雙手握劍的姿勢攻向沈均的左側。要知道一般人都是右手拿武器的,如果敵人從左邊攻來,你隻好用一個比較別扭比較費力的姿勢禦敵,沈均深刻的體會到了這一點,短短數個回合他已被耗費不少氣力。點蒼派的劍招都是講究正麵對著敵人施招的,而信勉雙手握刀側麵對敵,跟大多數中原武林人士的習慣不一樣,搞得沈均很難受。並且信勉的劍是標準的扶桑式,與中原的劍不同,劍身有弧度略微彎曲,隻有一麵開刃,樣子有些近似中原的柳葉刀。但扶桑劍的製作是極其講究的,據說一把劍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如錘煉,淬火,回火,回鍛,等其堅韌程度舉世聞名,明朝後期,扶桑國一件很重要且暢銷的出口品就是刀劍。扶桑劍的構造,便於將力量擊中到一刃,跟對手劍對劍比拚腕力時,他可以用另一隻手抵住劍背壓倒敵方。而中國劍講究全麵,兩側都開刃,這是優點,缺點就是劍對劍拚腕力時你不敢把另一隻手抵上去助力。
沈均不幸就遇到了這樣的遺憾。論腕力他本不輸信勉,但一隻手怎麼也壓不過兩隻手,他跟信勉在搶占有利擂台位置的對峙中輸了一招,一個後撤步退回防守。
台下的沈嶽見師弟突然持劍的手微微顫抖,雙肩發出哢哢的響聲,臉色變得鐵青,渾身的勁力元氣慢慢集中到一點!他不禁大驚失色:“師弟!停手!不要傷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