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好,好……”太太連連點頭,又看向喜梅,“……快讓人去按方子抓了……”
太太已對雲初的醫術深信不疑,神誌還沒從那雪白的蟲子身上恢複過來,這時又聽她說的頭頭說道,便想也沒想,就吩咐人抓藥。
喜梅輕快地應了聲是,剛要出去,姚闌插嘴道:
“太太,既然徐太醫還在府裏,這方子不如讓他看看,這萬一……”
太太身子一震,暗道,真是大意,竟這麼草率地應了,好在有闌兒提醒,不著痕跡地拭了拭手心的汗,太太平靜地說道:
“闌兒說的對,喜梅先把方子拿去給徐太醫看了,再抓藥不遲。”
這些人一直都不信任她,被打擊慣了,雲初也不在意,隻低頭喝茶。
喜梅剛出去,就見正嬤嬤進來回道:
“回太太,老爺和徐太醫看了七爺屙出的蟲子,都震驚不已,讓傳四奶奶過去。”
太太就轉向雲初:
“老爺吩咐了,雲初快去,正好把這方子向徐太醫討教討教……”沉吟片刻, “雲初記得,凡事不可太出鋒芒。”
“是,媳婦謹遵姨媽吩咐……”
……
隔著輕紗,瞧見徐太醫正緊鎖眉頭,拿著她的方子沉思,雲初也不言語,隻端坐在那兒靜靜地等著。
“……董夫人的方子很像鄭鯉的歸脾湯” 徐太醫目光深邃,像是自言自語,又像是詢問,“卻少了一味人參……”
“徐先生說的不錯,此方正是歸脾湯……”雲初輕聲道,“那白蟲在七爺體內日久,吸食精血,七爺早已脾胃虛弱,我診得七爺體倦麵黃,消瘦乏力。苔薄白,脈細弱,氣血虧虛明顯……如今蟲既已去,當重在補氣養血,故用歸脾湯加減……”見他還皺眉,又補充道:“……人參雖可補元氣,複脈固脫,補脾益氣,但此物藥性太強,過於霸道,七爺年幼體弱,不易用,因此去了。”
“這就對了……”徐太醫點點頭,接著又搖搖頭,“和鄭鯉的歸脾湯相比,又多了當歸、遠誌……”
多了當歸、遠誌?
雲初一怔,來欒國不久,連欒文都沒識全,她還真不知鄭鯉是何許人也,但這方子的確是歸脾湯,出自明代薛己的《正體類要》。
認真搜索了一遍記憶,歸脾湯的方組歌為:四君歸期早,遠知龍眼香。歌中的四君便是:人參、白術、茯苓、炙甘草;歸便是當歸,期即黃芪,早即酸棗仁,遠知即遠誌,龍眼即龍眼肉,香即木香。
沒錯,她記得沒錯,歸脾湯裏絕對有當歸、遠誌!
看著徐太醫,雲初頭疼起來。
這老古董真是酸腐,不過一個補血的方子,就不興他記錯了!
驀然心一動,雲初想起這藥方原出自宋朝嚴用的《濟生方》,其中就沒有當歸、遠誌,直到明代,薛己才補齊了這兩味藥,使其養血寧神之效更為彰顯,才一直被沿用至今。
自古這秘方、偏方哪個不是凝聚了幾世人的心血,經過多少臨床辨方驗證添補,才流傳下來,畢竟她的前世和這裏是不同的兩個時空,自然會有差別,她沒讀過鄭鯉的醫著,更沒見過他的歸脾湯組方,興許裏麵就沒這兩味藥,她此時還真不能生搬硬套地拿前世的東西來和徐太醫硬強。
想到這兒,雲初就清了清嗓子,改用商量的口吻說道:
“我剛說了,這方子是用歸脾湯加減而成,當歸性溫,昧甘、辛,歸肝、心、脾經。能補血活血,潤腸通便;遠誌苦、辛,微溫,歸心、腎、肺經,能安神益智,我認為此方中加上這兩味,會使安神養氣的效果更好,徐先生斟酌一下,看看是否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