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4章 絕不助長“賭風”(1 / 1)

近年來,全國各種彩票如足球彩票、公益彩票等形成了一股熱潮,不隻是街談巷議而已,簡直成了全民運動!每個人見麵時的問候語,已經從“吃飽了嗎”改成“你買了沒有”。這會帶給孩子們怎樣的影響呢?值得思考一下。

擁護“彩票”的人會說,花一點兒小錢就能買一個發財夢,有什麼不好?人生就是要永遠懷抱著希望嘛!電腦彩票非常公平,不可能造假;倘若沒中獎,就當做捐助社會福利,心裏也不會太難過,這不是政府和人民都贏的好方法嗎?

反對發行彩票的人引述了國外的經驗,說“公益”彩票根本是“劫貧濟貧”的方法。富有的人因為發行彩票而增加的賭金支出很少,而貧苦的人卻增加了不少花費在“買一個夢想”上。此外,因為“中獎的幾率比被閃電擊中的幾率還要低”(這是數學家的推算),不少人因此屢屢失望,卻又次次提高押注的賭資,終至不可自拔的地步。“突然中大獎”和“一直都中不了獎”的兩種人,都有可能精神崩潰;把過日子的錢拿去買希望,最後以失望果腹的最多,當然也會造成婚姻衝突、家庭失和……總加起來,付出的“社會成本”實在也不低。

在我看來,其實我們的社會正在用最糟的“身教”告訴小孩:“你可以不勞而獲。”這才是我們付出的最昂貴的成本!大人們放著工作不做,瘋狂地尋找名牌,用各種怪力亂神的方式,隻為了決定那幾組數字;花了不合常理的時間去簽注站排隊買彩票,又花了更多的時間去銀行排隊兌領獎金(有一次,看到銀行裏一條嚇死人的“人龍”,人群有不少兒童,我差點掉下淚來);人們對琴棋書畫、鳥語花香都失去了興趣,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誰中了獎”“他打算怎樣花這筆錢”等問題上。已經夠庸俗膚淺的文化,變得更加稀薄了。試問,當孩子們開口問你“賭博不是非法的嗎”的時候,你該如何回答?

我家兒子對數學很有興趣。彩票發行之後,關於“幾率計算方式”的文章他都仔細地看。當新聞一窩蜂地炒這個議題時,他也問我:“我們來買一張好不好?”我一口回絕了。平常總跟孩子嘻嘻哈哈的我,以罕見的嚴肅口吻,斬釘截鐵地對兒子說:“我們家絕對不要‘瘋’彩票。”我寧可把這些錢拿去買一本好書、拿“排隊”的時間跟好友喝一次下午茶,也絕不要助長這種賭風。心理學家早就發現,賭博是非常容易使人上癮的,有賭癮的人就跟有酒癮、藥(毒)癮的人一樣,很難戒斷。人生,本來應該海闊天空,擁有無限的可能;如今卻陷在一個“貪”字裏,幾近瘋狂,我覺得真是不可思議!

“那我一輩子都不能買彩票來玩玩嗎?”兒子有點不服氣。我說:“等這股狂熱過去了,假如你要試試‘幾率’,買一張就夠了。”“不過,”我加了一句,“假如你能忍得住不玩這種遊戲,我會更欣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