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它不會,法律不管你是怎麼想的!這狗可能會咬死鬆鼠,咬傷小孩,這一回我先放了你,下次要是再讓我看到這狗不拴帶子、不戴口套,那你可得自己去對法官說清楚。”
後來幾次再散步時,卡耐基真的是完全按照那位騎警的話做的。但有一次,卡耐基又沒有為狗戴口套,不巧的是又碰上了那位騎警。
當那位騎警叫住他時,他靈機一動,與其讓對方訓斥,不如自己訓斥自己!他連忙說道:“警官先生,這回您又當場逮住了我。我有罪,我有罪!我這回沒有話,也沒有借口了。上星期您警告過我——如果我不給這狗戴上口套就領它來這兒,您就處罰我。”
本來警官是要訓斥他,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可未等警官開口,卡耐基已經認錯了,警官還有什麼好說的呢?結果警官語氣平和地說:“哦,我知道,在周圍沒人的時候讓這一條狗在這兒自由自在地奔跑是一件很愜意的事。”
“是啊,的確是愜意,但這畢竟是違法的。”卡耐基對自己不依不饒。
“啊,這樣一條小狗是不會傷害人的。”
“不,它會咬死小鬆鼠的”。
“好了,好了,我看你有點太認真了。我告訴你怎麼辦,你就讓它跑到山那頭去,這樣我就看不到啦,然後,我們就都忘了這回事。”
人生悟語:
麵子是大問題,因為人人都要爭麵子,為的是不丟麵子,死要麵子的人不虛心求教,不肯認錯,隻能導致失去學習和發展的機會,成大事者必須放下架子,不怕丟臉麵,才能最後為自己掙回臉麵。
6.委婉說話要最動聽
台灣起義之後,和珅舉薦前去鎮壓的常青部隊屢屢受挫,常青無奈,隻得向朝廷如實彙報。乾隆讀罷公文,心中不禁有些擔憂起來,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平定起義,讓天下複歸太平。和珅靜靜地站在一旁,看出乾隆憂心忡忡的表情,就不等乾隆問話,走上前說:“皇上,奴才之見,林爽文之徒不過是一個尋常的販吏走卒,能有多大的本領,一定是孤注一擲,想拚幾個人與他陪葬,朝廷大兵一到,他焉有不敗之理,皇上必過於憂慮了。”乾隆雖然明白和珅所言隻不過是寬慰自己的話,可聽起來還是感覺舒暢了很多。和珅繼續說道:“常青所為也有失體統,林爽文小小的叛匪,不值一提,他怎麼能鬧得鄰近諸省都人心惶惶呢,怎麼能派兩路提督去懲治這夥小小的匪賊呢,都是奴才平日教導不夠,他才如此小題大做,草木皆兵,哪還有一點總督的氣度?”官兵“剿匪”屢戰屢敗,常青即使派去了兩路提督,仍然是毫無戰果,這才鬧得鄰近諸省人心思動,惶惶不安,可這樣的事實到了和珅口中,竟全都是因為常青個人氣度不夠,小題大做了,一句話就把前方的困境化於無形之中。乾隆聽了,心也稍稍放寬了一些,打消了要繼續派兵增援的念頭,命常青率現有軍隊,奮力殺敵。
不久以後,前方的戰報依然不容樂觀。乾隆在早朝之時,向群臣詢問良策,表示要禦駕親征。和珅一聽驚出了一身冷汗,他何嚐不知台灣戰局的實情,林爽文之徒雖然人數不眾,但多驍勇善戰,拚死一搏,再加上占有地利的優勢與大陸渡海前往的官兵巧妙周旋,幾致力於不敗之地。乾隆親征無異於表明朝廷竟奈何他們不得,全國人心必然更加不安,後果不堪設想。然而勸阻乾隆卻不能把實情直說,的確有些為難。和珅要找出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阻止乾隆親征。於是,他走出朝臣的隊列,上前幾步說:“萬歲爺,此事萬不可出此下策,依奴才愚見,台灣戰事不佳有其深刻的原因,皇上治國,中正仁和,輕徭薄賦,愛民如子,料想台灣的百姓未曾被及聖恩,這才心思造反,責任在於地方官員沒能將萬歲爺的仁愛之心示之於民,一旦官員警醒,施以仁政,百姓必會人心思歸。前方戰事,除繼續用兵外,奴才以為,還可頒布告示,攻心為上,分化賊匪與普通百姓,從內部攻破,這樣一來,外有大兵壓境,內有人心背離,賊匪不日可破。”和珅在朝廷上侃侃而談,一番話,既稱頌了乾隆的仁政,又指出了破敵的方略,言明破敵的容易,殺雞焉用牛刀,禦駕親征自是不需要的了。乾隆被和珅說得飄飄然,也覺得自己有些過慮,遂打消了親征的念頭。
人生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