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
作者:江剛成
摘要:一個地方政府的財政投資是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30多年來,財政投資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協整的關係,在財政支出中,財政投資能夠促進經濟增長,而財政消費則會對經濟增長起到消極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財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對優化財政住處結構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財政投資;財政政策;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2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1)07-0001-01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從我國的財政政策對抑製經濟波動起到了積極作用,如果國家加大對教育、科研、衛生支出,優化投資結構,增加基礎設施等製約經濟增長瓶徑等方麵的投資就能夠促進經濟增長;財政消費與經濟負增長相關,這說明我國的財政消費規模已超過了合理的界限,如行政機構人員過多等問題,政府應該結合公共財政體製的建立,合理界定公共支出範圍,削減財政消費規模。筆者主要結合自身的學習,分析了財政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並對優化財政住處結構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財政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1.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加有效的勞動供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財政政策最典型的是政府對教育和公共衛生支出。因為以下三個原因,政府對教育和公共衛生的支出,能促進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有效的勞動供給,從而提高經濟長期增長率:第一,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身體健康的工人比那些沒有受到的教育的不健康的工人具有更高的生產率;第二,相比之下,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身體健康的工人更容易從事某一特定工作的人力資本;第三,在企業經曆技術變革或作出調整時,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身體健康的工人能更快的適應變化和調整。政府對這類服務的提供通過彌補市場失靈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有效地勞動供給,進而對經濟增長產生積極的影響。
2.有效地提高資本生產效率。財政政策影響產出增長是通過它有效的資本生產率和增加有效資本來實現的。資本生產率的提高不僅通過直接增加現有資本的產出量來增加產出,而且還應該通過鼓勵額外投資來提高產量。像政府對教育和公共衛生支出,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有效的勞動供給一樣,政府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支出能在不影響資本存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資金供給、提高了有效的資本生產效率。農業支出和科教文衛支出對經濟增長有積極的影響,其中科教文衛支出的影響最大,行政管理費對經濟增長不顯著。從長期經濟增長理論的角度來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會帶來極大的促進作用,今天的投資增長為明天奠定了基礎。
3.財政支出對私人資本投資的影響。財政分權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弱陽性,如果考慮到對私人資本、勞動力、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這樣財政分權反而降低私人資本、勞動力、財政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並沒有出現在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的分權能促進經濟增長的事實,中國的財政分權,仍然存在著一些弊端,政府應及時進行財政體製改革,以促進經濟平衡、協調發展。從私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來分析,勞動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而在中國,勞動力已經超過了合理的就業規模,存有很多失業人員,抑製經濟增長。政府為了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對一些基本的產業、骨幹企業、重點企業不僅提供了巨大的金融資本的支持,並為其提供了稅收優惠和貸款擔保,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建立開發區、拍賣廉價土地的方式來吸引投資。但是,各種優惠政策措施和擔保形成了大量的或有負債,增加了直接或間接的財政負擔,各種優惠政策支持產業發展補貼工業化最終會導致政府財政風險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