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高三前,我們重新排了一次座位。按照成績先後,自己選擇座位。我是第七名,選擇了講台前第一排中間的座位。我的旁邊是班裏第四名,郭笑,她選擇了靠過道的位置。原以為坐在第一排能夠更加安心的讀書,沒想到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了。
之前我和郭笑的生活毫無交集,同桌之後,才發現我們有諸多的相似點:我們都愛笑,笑點極低,我們都愛去圖書館,我們的文筆都很好,我們都很感性,一會哈哈大笑一會哭得稀裏嘩啦,我們都是“空巢少年”,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經常自己獨處。最大的相似點就是:我們都對老班有著特別的情愫。我們會一起搜集他的消息,一起偷偷在身後跟著他,因為他的出差而惆悵,因為他在教室的逗留而偷偷開心。我們有時是同一個戰壕的“盟友”,有時又是“爭風吃醋”的“情敵”,會因為老班上課多看了誰一眼,多找誰談了一次話而爭個不休。久而久之,班裏的人都知道了我們的小秘密。“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大概就是這一時期真實的寫照了。
那時,我們沉迷於一本小說《少女小漁》,電影版《少女小漁》是劉若英主演的,我們為小說裏愛情的美麗和憂傷唏噓不已。課間時時哼唱的便是《為愛癡狂》。
為何總是這樣/在我心中深藏著你
說好不為你憂傷/但心情怎會無恙
如果愛情這樣憂傷/為何不讓我分享
想要問問你敢不敢/像我這樣為愛癡狂
年輕的心啊,以為那就是卑微的愛情。殊不知,其中的青澀與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