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打破“行規”開始(1 / 3)

案例

作者:

案例四: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

LEED從來沒有想讓評級係統成為綠色建築的‘終極指南’,但是它幫助人們搞懂了一個既複雜而又不定型的概念

威利· 薩頓(Willie Sutton)以打劫銀行而惡名昭著。一次,他被人問起,為什麼要搶銀行,他的回答言簡意賅:“因為錢在那裏”。

如果全球的碳排放是貨幣的話,那麼能夠找到大部分“鈔票”的地方,就是我們的辦公樓、商業中心、酒店、工廠、公寓建築和私人住宅。

我們的商業、工業和住宅建築是今天最大的能源消費者,因此,也成為最大溫室氣體貢獻者。用來製造建築行業稱為“建築環境”的供熱、空調和供電,產生的溫室氣體占美國溫室氣體排放的40%(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近60%),大約是汽車行業排放的兩倍。顯然,如果任何人想要創造超越工業時代泡沫生活所需要的能源係統,建築環境就是一個必須著力“高效杠杆支點”。

然而,建築行業的轉變挑戰巨大、困難重重,超過幾乎任何其他行業。這個行業高度分散,不同的競爭利益之間,相互激烈爭鬥,甚至相互猜疑——對於多數行業老手來說,正是這造就了這個行業的規矩。

“在所有的重要項目中,在業主-開發商、設計師和承包商這主要的三方之間,常常存在著一種相互對立關係。”鮑勃·博科拜爾(Bob Berkebile),1990年創立的美國建築師協會(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環境委員會的創始主席這樣講。比如,開發商“傾向於把建築的總成本預算定得盡可能低,為的是保證項目利潤的最大化。而後,建築師、工程師和建設公司就會相互競爭,各自爭取在確定的預算中獲得最大份額”。

所以,最終大家的得到是安裝了最廉價的供熱和空調係統的建築,而不是安裝了最高效的係統的建築,盡管實際上安裝一個價格較高,但效率也較高的係統,從長期來說,能夠為業主省錢(而且對環境也較為有益)。

最終的淨結果,往往是一個“次優”的傳統設計,既浪費了資源,在運營成本上又比綠色建築高了2-3倍——這個成本又無限期地轉移給了租戶。租戶有他們自己的目標,諸如舒適度、員工健康、生產力,以及較低的運營成本。但是,他們通常完全不參與建設過程,一旦建築完工,對這些因素(和成本)也沒有什麼影響力。

大衛·格特弗萊德(David Gottfiried)是一個小鎮的開發商。多年來,他對這個行業的共識過程感到灰心喪氣,因為這個行業的共識過程,似乎是持續地把自己交給“最低標準協議”。他與環境律師邁克爾·伊塔利亞諾(Michael Italiano)都相信,一定會有更好的辦法。他們與博科拜爾走到一起,加入了他的美國建築師協會的環境委員會,形成了一個由有類似想法的人組成的社團。對於真正應對建築對環境、人類健康和幸福,以及社區的總體影響,大家都有興趣。

十年之後,他們成功地建立了美國綠色建築協會(U.S. Green Building Council,USGBC),形成了今天已經擴展到了全美和全球的能源與環境先導設計(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認證係統。今天,美國綠色建築協會及其在印度、中國、巴西和墨西哥等國家姊妹機構綠色建築協會(Green Building Councils),已經在建築行業成為一個強有力的統一的力量。

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這些非凡的變化發生的過程是一個傳奇,講述了一個小團隊的無私奉獻和建立網絡的技能。他們在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詳細的計劃,但有一個熱情的信念:除非大家能夠發現實際的方法,與所有核心成員共同培育真正的思考,什麼變化都不會發生。

把整個係統放到一個房間裏

美國綠色建築協會的第一次會議發生在1993年,地點在華盛頓市,到場的有十來個人。他們之中的大多數已經是朋友了,所有人在背後都有可能支持他們的關聯公司。比如說,後來成為創始主席的瑞克·費得利茲(Rick Fedrizzi)就是開利公司(Carrier)的高管,這家公司是供熱和空調設備的供應商。雖然這些人的背景各異,但小組成員們發現,他們共有一個簡單的核心願景:轉變建築的建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