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作者:李舒芳
“學習型組織理論創始人”彼得·聖吉策動“必要的革命”,智囊傳媒聯合多家機構共同發起成立“學習型組織建設戰略聯盟”
10月15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智囊傳媒、索奧中國與北京大學MBA校友會,聯合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北京青年商會、中國紅色保健研究院等多家機構,共同舉辦了“新型組織的成長——學習型組織建設頂級峰會”,並成立“學習型組織建設戰略聯盟”,300多位企業高層、專家學者,幾十家出版社、媒體代表出席了本次峰會。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武常岐為大會致辭,“學習型組織理論創始人”、索奧中國董事長彼得·聖吉先生發表了主題演講,智囊傳媒總裁傅強先生與索奧中國CEO李晨曄先生分別代表“學習型組織建設戰略聯盟”發起單位做了專題報告和演講,此外,大唐電力集團副總裁鄒嘉華先生、柯達中國首席代表徐斯霖先生、泰德煤網董事長李洪國先生,分別代表國有企業、跨國企業與民營企業就“學習型組織與新型企業成長”的話題,結合自身企業發展的實踐,從不同維度進行主題發言,參與了沙龍探討,並與主辦機構一起共同為“學習型組織建設戰略聯盟”的成立舉行揭牌儀式。
論壇中,代表們一致認為,當今世界的商業環境和產業模式時刻在發生變化,現在的企業組織無法維持“一成不變”的日常運作,持續變革已經成了企業的常態,建立學習型組織的方法與路徑已經成為企業迫切的需求。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智囊傳媒聯合索奧中國、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北京大學MBA校友會、北京青年商會等多家機構,與多家企業一起,共同承諾成立“學習型組織建設戰略聯盟”,在可持續發展、跨界協作以及無邊界組織合作模式等方麵進行緊密協作,為企業搭建“知識架構”,建立“學習型組織”,發展學習社區。
“學習型組織理論創始人”、索奧中國董事長彼得·聖吉先生表示,他很高興看到“學習型組織建設戰略聯盟”在中國成立,這也是新型網絡式社會服務組織的一個探索。通過運用學習型組織的原理,係統應對當下可持續發展的各種挑戰,讓各類組織機構走到一起,去完成一場開創不同的未來的“必要的革命”。他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組織加入這項曆史性的跨界協作,並逐步開發出遠遠超越他們現有能力的未來潛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武常岐先生則對“中國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的實踐及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他認為,中國企業向西方係統學習了三十年,時至今日,基本上國際上的“最佳商業實踐”在中國都有,但似乎不能完全解決企業發展的根本問題。企業麵臨著更加複雜的挑戰,未來的不可預知、經營環境不確定。所有的這一切都意味著企業隻有持續提升基礎能力、構築組織學習能力、形成創新能力,才有機會繼續發展。
與會代表一致認為,這次峰會是關注未來、創新與變革的思維“碰撞”,是“學習型組織”建立的跨界合作,是新型企業成長的“溝通社區”的發端。相信這場峰會以及“學習型組織建設戰略聯盟”將為中國企業的管理者們係統思考與跨界合作提供更多的嚐試。
新型企業組織成長的中國實踐
當今的企業組織變革更像是一場“舞龍”,龍頭很容易轉,最困難的是龍身後的尾巴
□ 智囊傳媒總裁傅強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企業的發展麵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和變數,企業遭遇到與以往不同的困惑,那麼如何找到自己的出路?
現在的企業組織無法維持“一成不變”的日常運作,持續變革已經成為企業常態。企業組織在新環境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企業組織遭遇了無法回避的諸多拷問:
這些問題如何通過組織變革得以解決?人與組織與社會的新型關係是什麼?如何讓組織能夠健康並可持續發展?
一方麵,未來不可預知、經營環境不確定、技術日新月異、競爭不斷加劇;另一方麵,管理幅度逐漸加大、管理難度持續上升、關鍵人才總是缺乏、知識更新的壓力一天天在增加。
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企業隻有持續提升基礎能力、構築組織學習能力、形成創新能力,才有機會繼續發展。變革,已經成為企業的一種常態!
在我們看來,企業之痛源於發展中的糾結的個人、企業、社會之間的關係不協調! 文化、組織、戰略之間的關係不匹配! 知、行、言的不合一! 在新型組織成長中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能否達成共同願景?
個人與組織、組織與客戶(包括合作者)、組織與社會是什麼關係?組織建立與個人、客戶、社會之間的“共同願景”已經非常重要。
——是否達到跨界合作?
“共同願景” 建立以及內外部溝通的過程,將是廣泛的跨界合作的過程,這包括內部的跨界合作:員工與高層、不同團隊之間;外部的跨界合作:企業與客戶、合作夥伴、政府等。
——係統解決方案是什麼?
實現內外部溝通的暢通和高效,科學的係統框架是保證。係統框架包括:理論體係、方法體係以及工具體係等。
——是否能夠進行價值共享?
透過內外部溝通平台,實現內外部價值共享:有效的文化落地、品牌價值的提升、資訊的共享以及與利益相關者之間順暢的互動等。
在我們看來,未來的競爭是管理的競爭,競爭的焦點在於每個社會組織內部成員之間及其外部組織的有效溝通上。新型企業組織的建設,可以從溝通開始。創新與學習社區,旨在通過建立開放的溝通氛圍,並結合組織的控製和管理,推動企業組織不斷變革與積累,從而走向未來。
這是一場必要的革命
未來可持續發展的組織必須將社會、生態環境和經濟三者共同聯係起來
□ 學習型組織理論創始人彼得·聖吉
今天我的演講主要是以下幾個部分:
係統化的思考
我在麻省理工學院接受培訓的時候,當時學的最主要的核心概念就是係統動力學,就是要去了解組織如何可持續地動態發展。作為一個整體,我們如何去看待一個組織、如何把整個價值鏈從全局的角度看待、如何完整地看待一個產業或一個係統,其實就像完整地觀察自己的身體一樣。
在多年以前,我谘詢過一個項目,這個項目主要涉及到一家世界上非常著名的消費品公司,這個公司麵臨長期市場份額不斷縮減的問題。麵對這個問題,這家公司選擇了大規模擴大營銷的活動,但是沒有看到這樣營銷活動的解決辦法是進一步掩蓋了深層次的問題,實際上是缺乏創新。這家公司從表麵的症狀——因銷售額不達標而去尋找廣告的解決辦法,就算現在是目標達到了,銷售上去了,但是會產生一係列負麵的影響:雖然會培養新的客戶,但是這家公司的老客戶不斷流失了;競爭者可能會開始照搬這家公司的戰略營銷手段,因此導致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地被迫下降。
給大家說的這個公司實際上就是寶潔,在寶潔盈利能力不斷下降的時候,我們開始與他們的高層有很多的接觸,舉辦了相關問題的研討會議,在這些會議上寶潔公司的領導層開始考慮是怎樣的原因導致他們整個的係統性失敗?寶潔在過去二十年當中隻推出了一種新產品。大家都感到了他們最關鍵的重點就是要創新。之後上任的CEO最關注的問題就是根本性的創新,因此經過了這樣的反思之後,寶潔在之後的二十年公司財務表現持續好轉。
我剛才所舉的例子,隻是很多例子中的一個。要把組織看成一個係統,把各個組成部分看成一個整體,看到他們之間的聯動性與互動性。另外也告訴了我們:係統性的思考不僅僅是分析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各個成員之間的反思性的對話,一種高質量的對話,以及對於大家所認同的觀點不斷進行深度的思考。
我們可以看到整個人類的係統、組織的係統,都是基於某種假設或者一個世界觀。人類的係統和社會的係統實際上就是一個整體,我們看這個世界都是以我們個人的觀點來看的,每一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樣的。
心智模式的挑戰
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看待心智模式、如何去反思、如何去創造一種文化。在這個文化中每一個人都可以自如地挑戰一些既有觀念,一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他們整個組織最根本的就是建立在一套想法、一套設想之上的。有些設想是正確的,可能有些設想是不正確的,因此必須采取一種反思性的思考方式來看待整個係統。我們看待整個係統的過程,也是反思我們自己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