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菩提子(1 / 2)

塚龍緊緊的貼在山壁之上,身體彎曲,如同一顆彎曲的爬山虎一般,一動不動。

那金色珠子一掉落下來,塚龍便立刻從那深奧的佛教奧義中醒悟了過來,看著手中的金色珠子,塚龍心中駭然,方才究竟如何,隻有他自己知道其中的凶險,佛教任何一部書經,都足以讓人立地成佛,度化為佛家弟子,成為佛眾之一,而塚龍就在方才,差點便被那佛音度化了去。

然而在其腦中的金色珠子一掉落出來,他處在的那種深奧的佛意中,立刻便醒悟了過來,想著那佛音,塚龍到現在都心有餘悸。

而那金色珠子,塚龍看到的第一眼,便是大驚喝道:“舍利子!”

這舍利子可是好東西,他蘊含了一位佛的一生至理,在水藍色古星,被稱為藍色星球的“地球”,曾有一位大佛“釋迦摩尼”,便留下了許多顆這樣的舍利。

在地球有著記載“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舍利子印度語叫做馱都,也叫設利羅,譯成中文叫靈骨、身骨、遺身。是一個人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

而不同的佛,圓寂後,所留下的舍利是為不同,它的形狀千變萬化,有圓形、橢圓形,有成蓮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薩狀;它的顏色有白、黑、綠、紅的,也有各種顏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瑪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就像鑽石一般。

而且,修行有成就的高僧及在家信徒,往生後也都能得到舍利。

古書中記述其他荼毗(即火葬)高僧而獲舍利者亦為數不少。《宋高僧傳》卷七《希圓傳》載,希圓圓寂後,荼毗其遺體,得舍利七百餘粒;同書卷七《玄約傳》述及收得玄約之舍利數百粒。

經上說,舍利子是一個人透過戒、定、慧的修持、加上自己的大願力所得來的,它十分稀有、寶貴。像佛陀涅盤後,所燒出的舍利就有一石六鬥之多,在當時有八個國王爭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份舍利,他們將佛的舍利帶回自己的國家,且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

釋迦牟尼佛金色血舍利據有關佛教文獻記載。

而這些,當初塚龍都曾一一翻閱,為來到星空之前,他曾試圖寫過一些玄幻文章,閱曆了十多種不同的經文,不同的經法,不同的山海異誌錄,其中包括《山海經》、《水經注》、《奇獸異聞錄》、《金剛經》、《易經》、等各種不同的奇書經文。

佛教的曆史塚龍曾翻閱過,卻是無從得知他的最早起源,隻是得知,在地球,佛教最早起源於古印度,至今在地球仍是第一大教。

然而就在塚龍打算收起舍利,走入眼前山壁之內,卻是發現手中的舍利與自己過往在地球所見到的舍利不同,自己手中的這顆舍利,比其以往見到的舍利,都要規整,都要圓,光澤比普通舍利更是不知要亮麗多少倍。

在舍利的舍利身之上,刻畫著一尊端坐著的胖佛陀,佛陀緊閉雙眼,一臉笑意,隆重安詳,一團佛光在其身後亮起,如同活物,令人不敢直視,唯恐看了古佛,便會立地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