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一統(2 / 2)

就對待蠻族的觀念來說,華雄信奉的是打服不算服,同化、漢化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可是想要同化、漢化他們,首先就需要戰勝他們,蠻夷隻服強者。

於是,華雄又開始了新的一輪征程。

也許,他終將會為中華民族書寫一段新的輝煌。

【華[huà]雄(?-191),東漢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將,為董卓帳下都督。公元191年,關東軍閥聯合討伐董卓,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大破董卓軍,華雄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所殺。明·羅貫中所著曆史小說《三國演義》中則對這段曆史作了改動,描寫華雄被劉備二弟關羽所殺,這段被稱為“溫酒斬華雄”的故事情節也流傳於後世。華雄其實是董卓帳下都督。初平二年(191),孫堅參與討伐董卓之役,在陽人大破董卓軍,華雄也在此戰中被孫堅一軍斬首。在《三國誌·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第一》裏名字寫作華雄。而據潘眉根據《廣韻》的記載,認為宋朝時《三國誌》版本中為“都尉葉雄”,應該依照《廣韻》更改,趙幼文也引用《通誌·氏族略》的記載支持這種說法,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亦記為“都尉葉雄”。吳金華認為是受到元代以來小說的影響,才在南宋以後由葉雄訛誤為華雄。據《資治通鑒·卷第六十》“軫與布不相得,堅出擊,大破之,梟其都督華雄。”胡三省注“梟,古堯反。華,戶化反。”與今本《三國誌》相同,胡三省為華字注音,則華字應該無誤。並不能證明《廣韻》所引《吳誌·孫堅傳》有“都尉葉雄”就是都督華雄,若說“葉”誤作“華”字,“尉”字難道會誤作“督”字?且《資治通鑒音注·卷第二百八》胡注為“葉,舊音攝,後音木葉之葉。吳誌孫晧傳有都尉葉雄。”又與《廣韻》不符。或許宋以前《三國誌》華雄之外另有都尉葉雄,亦未可知。小說《三國演義》對有關華雄的故事進行了與史實差距較大的再創作。書中華雄被描述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的猛將,關西人。在第五回中,華雄自告奮勇在汜水關抵擋十八路諸侯聯軍的進攻,並偷襲了孫堅的營寨,大敗孫堅軍,並斬了孫堅部將祖茂。後來諸侯們先後派出俞涉、潘鳳兩員大將與華雄交戰,但二人均被華雄所殺。正當諸侯們手足無措之時,當時名不見經傳的關羽自告奮勇出戰華雄,並且在曹操為他斟的熱酒尚溫之時,便斬了華雄得勝歸來。華雄被斬,對董卓的將來影響很大。此段故事也被稱作“溫酒斬華雄”,和曆史上華雄的結局有所不同。《斬華雄》也成為京劇中的一出著名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