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馬謖兵敗(1 / 2)

華雄傳宗接代的重任順利完成,他終於獲得了自由。

此時,華夏軍一路高歌猛進,大權在握的諸葛亮終於坐不住了。

因為,他不但接到了平原陷落的消息,而且又收到了襄平被攻擊的噩耗。

若是任由襄平陷落,那新漢便要承受來自東西兩麵的夾擊。

以目前新漢的國力,焉能再承受兩線作戰?

苦思無對策之後,諸葛亮隻能選擇自己率軍防守南皮,再命馬謖率軍北出遼東,攔截襄平方向來敵。

堂堂超一流武將趙雲、陳到,如今竟然連一軍主帥都混不上了。

可想而知,被排擠的是多麼悲催!

一個隻知道紙上談兵的馬謖,因為是諸葛亮的學生,這就一躍而起,竟然能淩駕於陳到、趙雲之上。

諸葛亮攬權之甚,可見一斑啊!

為什麼事必躬親?

那就是,不放心別人唄!

為什麼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

還不是任人唯親,令賢者不能脫穎而出造成的!

劉備前期,一窮二白之時都能發現那麼多人才,為什麼建國之後卻出現人才斷檔呢?

照這邏輯推理,豈不是說小公司裏人才多,大公司裏反而沒有人才?

這很不合常理嘛?

究其原因,肯定是用人機製出了問題。

不重視人才,不培養人才,任人唯親,而非任人唯賢,緊抓權柄不放手,不鍛煉人才,自然不可能有人才!

諸葛亮此番,在此危機關頭仍然選擇用馬謖,而不用陳到、趙雲,便注定了新漢的覆滅。

當馬謖率領著陳到以及緊急募集而來的士卒,前出至樂浪郡南部之時,襄平已經被孫策率領著的海軍攻陷。

馬謖收到消息之後,登時就慌了手腳。

打防守戰,當然比打野外遭遇戰要輕鬆一些。

前者有城池做依托,而後者那就要看運氣了。

運氣好,說不定兩軍會在有利自己一方的某段地勢相遇。

運氣不好,說不定就在不利己方的某段地域,意外的被人痛扁了。

對此,馬謖是一點信心也無,左思右想之下,他決定事先選定一段有利地域紮好營寨,以逸待勞守株待兔。

陳到當然是強烈反對了,他認為救兵如救火,前出的距離越遠,可以回旋的戰略縱深就越大。

這麼早就安營紮寨,任憑敵軍在領地內隨心所欲,這算什麼事?

有這樣打仗的嗎?

然而,馬謖說起來大道理一套一套的。

隻需片刻,就引經據典、之乎者也的,將陳到駁斥的啞口無言。

陳到說不過他,隻能選擇屈服,他其實也摸不準這馬謖到底是何水平?

隻是聽其誇誇其談長篇大論的,感覺自己真心沒人家懂得多。

於是,隻能虛心接受。

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師,陳到這回是真的感覺到差距了。

紮營就紮營吧!

可是,馬謖選擇的宿營地竟然是一座沒有水源的孤山。

陳到看後大搖其頭,直言不諱的指出此乃絕地,不宜宿營。

當著眾將的麵被質疑,馬謖麵子上掛不住,又開始滔滔不絕引經據典的開始給陳到上課了。

還美其名曰,此地居高臨下,扼守要道,無論是衝鋒還是射箭,都占盡了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