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稱帝建立後漢(1)(1 / 2)

在戰鬥中,劉的遠不顧自己的生死安危,兩次救護石敬瑭脫難。石敬瑭感而愛之,以其護援有功,奏請將劉的遠留在自己帳下,做了一名牙門都校,不久升任馬步軍都指揮使從石敬瑭一起為後唐明宗手下將領,後幫石敬瑭建立後晉,被任為河東節度使,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留守等職。

石敬瑭得助於劉的遠等人謀劃,在開封稱帝,建立了後晉,是為後晉高祖。

從此,劉的遠以其軍政才能和佐命功,曆任檢校司空、侍衛馬步都指揮使、點檢隨駕六軍諸衛事、許州節度使、朱州節度使、檢校太傅、北京(今太原)留守、河東節度使等職,日趨顯貴。

石敬瑭當了七年皇帝,於後晉天福七年(公元942年)死去。

養子石重貴即位,是為出帝,劉的遠也遷檢校太師,進位中書令。

後晉開運元年(944年),契丹主耶律德光率軍南下,劉的遠作為幽州道行營招討使,在忻口大破契丹軍,累遷太原王、北平王,之後又在朔州陽武穀再破契丹。劉知遠在這段時期的主要意圖是稱霸河東,成就王業。

因此對朝廷的詔命半推本就,一方麵不服調遣,作戰中逗留不進,另一方麵也主動出擊一下,好讓朝廷與契丹不致小看自己。劉的遠認為:契丹乃遊牧部族,貪殘且失人心,加上中原人民的不斷反抗,不會久居不退。

石重貴繼位後,進封為北平王,拜中書令。也是說這時劉的遠的官位高,功勞大,勢力強,為石重貴所猜忌。

國舅潘偉慶更視之為眼中釘巴不得除去而後快的。

皇上命令:“朕命你為鎮平大將軍——即刻討罰蠻子讓他們來個措手不及,不得有誤。”

“微臣領旨。”

劉的遠雖說接了旨令,感覺自己還睡未醒的一樣。

“對!早就該這樣的。”

國舅潘偉慶恨不得能落井下石說。

他不是答應兒子潘安子為他報一箭之仇嗎?他清楚的記得,那天兒子打獵回來帶著滿身的傷痕狼狽回到府邸的情形,用慘不忍睹幾個字來形容也不為過的。

可他卻遲遲未能為兒子實現他的心願,原因很簡單的,他對於這對虎父無犬子的父子還是有所忌諱的,弄不好可能會掉層皮或者不隻掉皮那麼簡單的,俗話說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的,這不?最好能趁蠻子的手除去他這顆眼中盯、肉中剌。

隻有把他這顆眼中盯、肉中剌除去,劉的遠那臭小子劉佐佑還不象籠中取物一樣?他潘氏族家將所向披靡無敵,江山豈不就在他的股掌之中?

誰者知道,這繼任的皇上石重貴是個莫包,什麼都得聽潘貴妃的,而潘貴妃的後台則是他潘偉慶——當朝的國舅爺。

也即是說,整個朝廷所有的事都在他的股掌中。

劉的遠聽到國舅潘偉慶那麼說,真想發作。“什麼早就該那樣的?那說清楚點。”

他是不自量力呀!這兒哪有他說話的本錢?也不自己掂量掂量,隻不過大草包一個。

皇上石重貴打圓場說,“大家別激動,還是都是為咱朝廷著想?為咱百姓能安居樂業著想?”

皇上知道就好,反正大家都心中有數。

就這樣,劉的遠這次又出征討遼兵。

對於這次的討罰遼兵的戰鬥,他至少在表麵上也不大反應,也沒拒絕皇上讓他討罰遼兵,不然別人會怎麼看他?以為他被打怕了的,特別以國舅爺潘偉慶老賊為首的他們,還不把他看扁了?

總之以他一介武夫出身的人,理應走在前頭打頭陣的,才有此大將的風範。

至於到戰場上該怎麼打?要怎麼打?那就是他的事嘍!也就是說一切的決定權、主動權該掌握在他手心裏的。桃

固在那場晉遼交戰的期間裏,他竟然守境不出,招募軍士,以壯大力量。

當遼軍進入汴京時,他則派部下以祝賀勝利為名,聲東擊西的以去汴京察看形勢、探聽虛實,知道遼軍很不得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