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布山大營(2 / 2)

“王軾將軍,你能給我說說這布山大營的情況嗎?是不是所有秦軍現在都是這種狀態。”趙佗麵帶強忍出來的笑意,他實在是難以想象,這支軍隊會不會還有戰鬥力。

“布山大營總共有兩萬五千人,這裏麵的將士也是非常出色的,他們最快適應了南越的瘴氣環境。這幾年開墾出來了一萬四千多畝耕地,保證了我軍糧草的供給。橫浦關和布山城的糧草都是由這裏供給。”說到這裏,王軾臉上多了一分自豪,因為這布山大營的墾田大軍的統帥就是他。

“似兵、似民、似農、似匪!”看著這些士兵,趙佗不由的感慨道。不過好在這些士兵的底子還在,隻是多年沉迷於耕種,使得他們沒有時間去幹一些軍人應當幹的事情。

“傳我的命令,讓布山大營所有的千夫長都來軍前幕府。”說罷趙佗走進布山大營的主帳,也就是秦軍稱之為軍前幕府的地方。

王軾接過命令之後,通過傳令兵的鳴金和擊鼓,迅速將這道命令傳到了這廣闊的耕地之中。耕地之中瞬間有大約二十來人騎兵奔向大營,馬蹄聲讓耕種的士兵停下了手中的活,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又一次聽到了秦軍的幕府鳴金,而在當年的戰爭歲月裏,這種聲音幾乎每天都會響起。這聲音令秦軍士兵興奮,因為這意味著有作戰任務了,又有機會獲得軍功了。

一刻鍾過後,二十五位千夫長便已經全部來到了幕府中,這些看上去和士兵差不多的千夫長,是秦軍中絕對的指揮中樞。秦軍的結陣、進攻、撤退,都是由這些千夫長來協調指揮的。秦軍善於大兵團野戰,就是因為這種合理的製度。一直到唐宋時期,這種千夫長、百夫長製依舊廣泛存在。

“諸位想必都知道故國已經滅亡,如今敵軍正準備消滅這世界上最後一支秦軍。如果我們被擊敗了,那麼大秦就將不複存在。今日召集大家來,就是要告訴大家,要打仗了!”趙佗微笑著對這群千夫長說道。

“好啊!早就想好好的幹一仗,奶奶的,都種了快十年地了,我都快忘記打仗的感覺了。”其中一位較為年長的千夫長說道,他的話立刻引起了全場人的哄笑,看的出來他們血並沒有冷。

“嗯,想打仗是好事,但是你們種了這麼久的地。將士們兵器都生鏽了,而且衣衫襤褸。這樣的大秦銳士若是打回去,會讓老秦人對我們頓失信心。所以我給你們一個任務,停止開墾耕地,明日開始操練。每個千夫長帶著自己的人輪流梳洗,這附近沒水,就算是走一百裏也得給我洗的幹幹淨淨的回來。還有,從今天開始,把耕地分給百姓,分完遺民再分給百越人,前提是要納稅。我要你們記住,軍隊不是用來種地的,種地自然會有人願意去做。”

趙佗的話令在場的千夫長頓時全部驚愕,尤其是要把耕地交給百越人這一條。“大將軍,此舉不妥!當年我們辛辛苦苦打下的土地,怎麼能夠還給百越人呢?”

“很簡單,百越人也是人,隻要他們願意臣服於我們,就是我們的子民。未來若是想要複國,就必須吸收一切了吸收的力量。否則憑借我們現在的力量,難以成氣候。”

眾人依舊是不解,正無奈想要辯駁時。趙佗故意加大語氣說:“我意已決!我知道這些耕地都是大家辛辛苦苦開墾出來的,但是我們就要打仗了,不讓他們去耕種,不出兩年又成了一片荒野,豈不是浪費?何況大軍需要穩定的糧草補給,有這些稅收應該勉勉強強足夠。”

趙佗的合情合理,眾人雖然心有不舍,但也隻能表示讚同。

從幕府出來之後,趙佗看了看這些耕地,趙佗知道這是解決百越人同秦人對立的最好良藥。百越百姓大多沒有自己的耕地,幾乎是靠采集度日,而秦軍開墾了大量耕地,缺乏勞動力。隻要把土地分給農民,那麼他們就會支持你,來自21世紀的趙佗怎麼會不清楚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