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文鳥每年9月至翌年3月可連續繁殖3~5窩,8月就應開始做繁殖準備,在鳥巢箱或壺巢內墊些細稻草、碎麻絲或棕櫚絲。灰文鳥每窩產蛋3~7枚,多的可達8~10枚。一旦發現產蛋,即停喂雞蛋米。產第二枚蛋後,開始抱窩。孵化7~8天就應該驗蛋,以確定其蛋是否為受精蛋。孵化期一般為16~18天,由雌雄親鳥輪流孵化。不過因各地氣候的差異,出雛時間提前或錯後1~2天也是正常的。孵化過程中,要盡量保持環境安靜,不去驚擾和窺視親鳥,更不能隨意移動鳥籠。雛鳥出殼後,雛鳥食料中即加入雞蛋米,並保證蠣殼粉和青菜的供應。約20日齡後,雛鳥可以離巢。但需要再過一周、雛鳥能自己啄食後,才能與親鳥分開單籠飼養。親鳥第一次產卵後休息一段時間又會產第二窩卵,為加快灰文鳥繁殖,可在雛鳥孵出兩周後取出人工育雛,這樣也易於馴熟灰文鳥並學會技藝。
雀形目·鶲科-鶇亞科
紅喉歌鴝
身體特征
紅喉歌鴝體長13~16厘米,體重16~27克。身體修長、俊俏。羽色美麗,紅點頦雄鳥體羽大部分為純橄欖褐色,各羽的中央略現深暗色。兩翅中央略呈深暗色,下體白色。額、頭頂棕褐色,眉紋和頰紋白色,眼先和頰部黑色,羽短呈絨狀,耳羽深褐色,羽幹呈淺褐色細縱紋。雄鳥喉部赤紅色,眼上有一白色眉紋。胸部灰色,兩脅棕褐色,腹部白色,鳴叫聲多變悅耳,為雙音。雌鳥喉部白色,眉紋淡黃色,雌性鳴叫為單音。
生活習性
紅喉歌鴝屬於候鳥,為地棲性鳥,常在平原、草叢、灌木叢、農田、菜地中活動覓食。雄鳥羽色美麗,並善鳴叫,鳴聲多韻而婉轉,十分悅耳。善模仿蟋蟀、金鈴子、油葫蘆、金鍾兒等蟲的鳴聲。紅點頦是食蟲鳥,主要吃直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的昆蟲。多單隻或成對活動,喜在地麵快速奔走,一般不在高大樹枝上活動。停下休息時,尾羽向上略展如扇。大多在近水地麵覓食,隨走隨啄,也在灌木叢低枝上覓食。在地上疾馳時,經常稍稍停頓並將尾羽展開如扇。盡管成年鳥和幼鳥均可養熟,但以養幼鳥為好。紅點頦屬食蟲性和軟食性鳥類,
繁殖期為5~7月,營巢於灌叢中的地麵上。每窩產卵1~5枚。卵有光澤呈藍綠色。孵化期約為14天。巢為橢圓形,由雜草、枯葉、細軟樹根等構成,旁側開孑L出入,上麵蓋有圓形頂。
飼養環境(容器)及飼養工具
需要飼養在點頦籠中,為圓形或方形,籠高一般不超過30厘米,底為30厘米×35厘米。籠底通常不用竹絲,用塑料板可活動,便於洗刷,籠內棲木要粗,因為紅點頦的趾爪較長。籠頂有板,是為了防止它有經常仰頭望天的習慣。食罐可選用中棋子或低棋子粉料罐。飲水罐可用裝顆粒飼料的小食罐代替,最好是腰鼓形的。
食物種類
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野生紅點頦主要取食各種昆蟲,如象甲蟲、螞蟻及林中的其他害蟲。其次是各種植物的種子、果實。
飼養方法
飼養紅喉歌鴝一般選擇雄鳥而不飼養雌鳥,但飼養不易。初養的生鳥必須放在暗板籠中馴養,飼喂的飼料南北地區不盡相同,紅點頦屬軟食性鳥類,在野生條件下以食蟲為主,在配合飼料時應注意昆蟲和其他動物性飼料的供給。人工飼養時的主要飼料有:熟黃豆粉、玉米粉、綠豆粉、魚粉、雞蛋黃,其次是瘦肉和昆蟲。為了飼喂方便,飼養者可製作配合粉料,製作一次可用5~7天,並經常喂些新鮮的牛肉末、羊肉末、黃粉蟲或玉米螟幼蟲。為了使紅點頦羽色鮮亮,還可加入胡蘿卜、紅辣椒等色素飼料研合在粉料中飼喂。
新捕捉來的紅喉歌鴝,常驚恐不安,不吃食。一般將粉料調成稀糊狀,不給飲水。讓鳥餓了吃籠內食罐中的蟲,同時吃進稀料,以後將糊狀料調稠,直至過渡到吃粉料。對拒食的鳥必要時應該填食。即使挑選經過訓練的熟鳥,由於環境改變,也比其他鳥難養。每天填喂麵包蟲3~4條,或小皮蟲2~3條。直到鳥能自食為止。護理工作比畫眉還要細心。要把一隻生鳥訓練為熟鳥,使它適應籠子的環境,需要較長時間的耐心飼養,如護理稍不得當,就有發生棄食餓死或撲飛過猛而撞死的可能。為了防止撞籠和損傷羽毛,減少體力損耗,需要“捆膀”。所謂捆膀,就是把鳥兩翅最外側的4~6枚飛羽交叉在腰部,用棉線結紮,並把其餘飛羽翻於結紮處上方。如果發現鳥兒還不安定,抓籠擦尾,還需把整個尾尖捆上。罩上籠罩,置於安靜處。馴養時間往往需1個月左右,一般馴食後1周即可鳴叫,為訓練其不懼人,可將籠罩打開,與人接近,待鳥不太怕人時將捆膀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