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個舉措讓公司水土不服。這是因為上海聚焦了大量的大型國企、外資企業,而阿裏巴巴所服務的對象多是中小企業。為此,馬雲隻得將公司重新遷回杭州。業界人士認為,這是馬雲犯下的第一個錯誤。
1999年,阿裏創辦之初就實現了市場淨利潤287萬元。後來又相繼獲得高盛、軟銀等方麵的投資。財力一下子增強了,反倒讓阿裏不知所措了。阿裏開始在海外瘋狂擴張。然而,擴張需要大量的市場推廣、廣告費用,每月開銷都是天文數字。
為此,阿裏隻得關閉在香港、北京、上海的辦事處,重新製定戰略計劃,將資金節省下來,這才得以渡過難關。
在2013年的一次頒獎典禮上,馬雲曾經說過,如果將來寫書,就寫《阿裏的1001個錯誤》。馬雲又解釋說,其實遠遠不止這1001個錯誤,還有更多的懶得記錄的錯誤。
也就是說,阿裏一路走來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曲折不堪。如果缺少了這份堅持,那麼中途放棄是絕對有可能的。
成立於2005年12月12日的58同城,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分類信息網站,2013年完成了海外上市修成正果。如今,58同城月獨立用戶訪問量已超過1.3億。
很多人可能隻知道58同城的輝煌,卻不曉其背後的艱難。很很多初創互聯網公司一樣,58同城也經曆了一段很艱難的時期——燒錢到不知所措到彈盡糧絕的曲折經曆。
58同城最初是模仿Craigslist(美國的一個網上大型免費分類廣告網站)而來,但是公司成立一年後發現中國的市場環境跟美國相距甚遠。Craigslist主要依靠用戶付費來獲取財富,但是在中國,用戶都喜歡免費,要想讓用戶付費很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58同城投錢創辦了一本DM雜誌——《生活圈》,希望依靠線上的資源在線下賺錢。但沒想到的是,僅一年後《生活圈》就停刊了。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發現他們並不適合做線下業務,於是才又重新回到線上主業中來。
為此,58同城的業務從C2C(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電子商務)調整到了C2C和B2C(商業零售)並存,依靠C2C來獲得信息和廣告,依靠B2C來獲得企業用戶的付費。正是因為業務模式的轉變讓58同城終於有了大幅度的收入增長,並在2009年實現了盈利。
隨著第二輪、第三輪和第四輪投資的進入,2010年和2011年,58同城進入快速擴張的階段,除了繼續夯實分類信息業務之外,還開創了電子商務業務,其中的團購業務做的有聲有色。這期間,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從幾十人發展到幾百人,進而達到現在的數千人,在幾十個城市擁有分公司。
從58同城的發展經曆來看,58同城剛創立時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是在創始人姚勁波的帶領下,整個公司秉持積極向上的精神披荊斬棘,最終收獲了巨大的成功。
互聯網時代,一切都在飛速更新換代,對於企業來說,這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初創企業極有可能由於敏銳的洞察力而感知到行業的走向,成為行業的巨無霸,行業巨頭企業也可能因為管理層的失誤而走向衰退。不論是機遇還是挑戰,企業都不可缺少史泰龍思維。
初創企業必須堅持,才能守得雲開見日出;而行業巨頭也必須堅持,才能免遭淘汰的厄運。
史泰龍思維就是要懂得堅持,互聯網時代,任何企業或者個人都必須深諳其道。創業需要堅持,成才需要堅持,做大企業更需要史泰龍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