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在市場上購買的名牌鞋子、服裝等,雖然價格比普通鞋子貴了好幾倍,但它的質量確實很不錯。
一雙幾十塊錢的鞋子雖然便宜,但穿不了多久就會壞掉,短則幾天,長則幾個月。但如果購買一雙名牌鞋子,一般都能穿一年,甚至好幾年。
名牌鞋子除了質量好,它本身的產品設計是普通鞋子所無法比擬的,名牌服裝在這一點上就體現得更加明顯。
因此,我們就明白了為什麼名牌能夠如此盛行。一方麵,確實是因為它們的質量好,另一方麵,他們的設計理念是很新潮、很時髦的,絕不是低價普通的衣服鞋子所能比的。
其實,所謂的產品思維就是內容思維,互聯網時代,一切“內容為王”。“內容為王”是由全球聞名的傳媒集團維亞康姆公司總裁雷石東提出的。他認為,優質的內容才是根本。隻有做出更優質的內容,受眾看到內容後才會驚訝,受眾接受才廣,媒體發行量才大。
“內容為王”的實質,其實就是生產環節的質量控製。就好像工廠的流水線,必須要嚴格控製流水線的每一個步驟,隻有這樣,最後的成品才能經過質量的檢測。盡管現如今新媒體的湧入在一定程度上衝擊了內容,渠道、營銷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產品的銷量,但是內容依然是核心。
一款產品在創建之初,是需要經過再三考核的。產品好還是差取決於做產品的人。
產品經理一定要把自己當作用戶,產品最終麵向的人群也是用戶,我們做產品時要具備對產品的戰略、產品的架構、產品的感覺,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要把自己當成用戶,了解用戶。
從用戶的角度來說,產品的核心關鍵功能必須是一步到位的,如果連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功能都難以到位的話,那麼對於產品的用戶體驗是有很大傷害的。即使後來再做改進,哪怕做得再完美,用戶在接觸到產品的時候就已經被傷害了,要想挽回是很困難的。
產品化的思維在做產品的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能夠知道你服務的用戶是誰,你的用戶需求是什麼,如何不斷地滿足用戶需求,在滿足的過程中不斷迭代改進產品,創造更多的用戶價值。
除此之外,產品的第一作用是解決用戶需求,因此,企業必須要發現需求並且解決需求。
雖然說發現需求的過程並不容易,需要足夠的耐心並能夠承受挫折,才能敏銳地抓到用戶需求和找到好的解決辦法,有耐心並承受挫折的過程,其實就是鍛煉產品思維的過程。
做產品的人要善於運用痛點思維來發現用戶的需求,然後對比總結已有的同類產品,運用差異化思維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子。
最終的結果要想贏,做出來的產品就得比同類產品更容易解決用戶的痛點,除此之外,產品本身必須得有過硬的質量,沒有過硬的質量是經不起市場檢驗的。隻有這樣,用戶才會青睞你並且選擇你。
產品思維,簡而言之就是產品是主,管理和營銷為輔。產品思維告訴我們,凡事都要遵循一個原則:抓住根本,不要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