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平台思維——開放、共贏、共享(2 / 2)

以前,旅遊業沒有如此發達,伴隨著旅遊公司的繁榮,旅遊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但是互聯網的到來進一步繁榮了這種發展趨勢。

旅遊公司本身也是旅遊地與遊客之間的橋梁,後來在線旅遊平台的到來將旅遊公司、旅遊地與遊客連成了一個閉環,打造了一個共贏的生態圈。

當遊客有了需求,可以選擇在互聯網上進行在線預訂,也可以選擇直接去旅遊公司。大部分的人之所以選擇互聯網,是因為它便捷、快速、高效,也要便宜很多。雖然最後仍然是由旅遊公司帶遊客去旅遊,但這一關至關重要。

所謂的平台,就是像去哪兒網這樣,沒有直接參與到“旅遊”上麵來,僅僅隻是負責遊客和旅遊公司之間達成共識。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媒婆,起一個相互介紹的作用,收取的是介紹費。

百度是四大門戶網之一,跨越眾多領域,成就了超級霸業。但它終究是一個平台。百度搜索是百度的核心,它的理念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眾多網民在生活中遇到疑難時都會習慣性地進行百度搜索。

2014年,“百度開放”成了業界高度關注的熱詞。百度平台化逐漸走向開放、共贏。不論是百度百科,還是百度知道、百度論壇等,這些平台其實都是開放式的。就拿百度百科來說,創建詞條、修改詞條等都是依靠網民來完成的,每一個網民都可以進行詞條編輯。這種開放式的新思維突破了傳統的限製,聚集千萬網民的力量於一體。

對於百度而言,可以說是“眾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單純靠百度的工作人員來創建、完善詞條,那任務量可就巨大了,不知道得付出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是轉換一下思路,將這種平台開放化,那麼一切就變得輕而易舉了。

截至2014年6月末,我國網民數量達到6.32億。也就是說,假設每個網民創造一個詞條,那麼詞條數量就可以達到6.32億,這個數量是龐大的,也是百度工作人員做不到的。

百度知道也是一個開放式的平台。網民可以在上麵自由提問、自由回答問題。內容皆由百度用戶創造,百度知道本身隻是提供了一個平台而已。

對於剛創立的企業來說,要想一口吃下一個胖子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當你不具備構建一個生態型平台的實力的時候,你就要想辦法如何利用現有的平台。

騰訊、百度、阿裏三大互聯網巨頭圍繞著搜索、電商、社交,各自構築了強大的生態圈,後來者要想撼動這三者的地位幾乎是不可能的。

馬雲建議年輕人創業不要好高騖遠,心不能太大。當你無法憑借自身實力構建大型平台的時候,就想辦法進行資源重組或者整合並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