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思維的典型代表是小米。小米手機強調單一型號,強調集中專注做好每一款產品。小米正銷售的小米手機型號屈指可數,目前隻有小米2S、小米3、小米4及紅米幾個型號;這與聯想、諾基亞等傳統手機廠商的動輒數十,甚至數百的手機型號形成鮮明對比。
在這一點上,小米是與蘋果站在統一戰線的。蘋果手機不論是iPhone還是iPad,型號都屈指可數,但是正因為專注,每一款產品才被反反複複打磨得精致。
小米的CEO雷軍在接受《楊瀾訪談錄》訪問時曾說:“你隻有少做一點事情,你才有機會比別人做得好。”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必須要完成許多工作,但是他們在一段時間內隻會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這就是專注的力量。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去通信運營商公司辦一張新卡的時候,會有各種自費套餐供你選擇,也會有很多類型的卡來供你選擇。打開北京的移動官方網站,產品列表中語音套餐就展示了24款產品,流量套餐有7款。當然,這還隻是基礎的。
如此之多的套餐,如何能讓消費者在短時間內選擇呢?消費者靠的都是感覺或者靠業務員推薦。當初通信運營商細分出不同的套餐、新業務,是為了滿足不同的人群需求,這種想法無可厚非,但畢竟選擇多了也就盲目了。
而且,如此之多的套餐很容易出問題,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很多的麻煩。
現如今,隻要是市場上銷量比較客觀的雜誌都會有多個版本,盡管它就是一個品牌。比如讀者雜誌社旗下有《讀者·文摘》、《讀者·原創版》、《讀者·鄉土人文版》、《讀者·校園版》等好幾種,這些不同版本的雜誌是讀者雜誌社為了擴大銷量,攬住更多讀者。
但是很多讀者都反映,以前讀者雜誌社隻有《讀者·文摘》的時候,他們去報刊亭一眼就挑中了它,但是現在那麼多版本,都不知道到底該買哪一個了。
我們都知道,初創企業往往都受限於資金和人力等各種條件,這種情況下,企業會選擇專注細分行業,而不是多元化發展。隻有專注於一個細分行業,不斷打磨,把企業做大做強之後才會朝向多元化規模發展。
在國內,青蛙王子公司是一家專注嬰童日化護理產品這一微細分行業的佼佼者。自1998年以來,青蛙王子就一直專注於這個行業,從未動搖。經過十幾年的發展,青蛙王子在這個領域取得了矚目的成就,當然在這個領域的持續突破讓它收獲了大量寶貴的經驗。
如果缺少焦點思維,那麼青蛙王子公司可能就不隻是做嬰童日化護理這個方麵,而是轉向其他行業或者幾個行業一起做。不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家企業,它的財力、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無限製地拓寬自己,隻會把自己拖進深淵。
奇虎360的焦點一直在360安全衛士、360殺毒這兩款產品身上。從創立之初,就一直圍繞著“做市場上用戶量最廣的免費殺毒軟件”這一焦點。於是,它紮下根了,擁有了強大的用戶基數。
所謂“十年育樹,百年育人”,那些東挖西挖,東瞧瞧西看看的企業是很難做出自己的特色的。每一家大企業之所以能屹立不倒,肯定有它所專注的領域,而這個領域是其他企業所不能及的。正是因為專注,所以它鑽得深,它做得好。其他企業就做不出來,即使用戶想用其他企業的產品也沒有辦法。
所以,很多時候,不要一味地追求數量,質量才是根本。
聚焦於一個行業,將業務做到極致,這是商業的精粹。尼采曾說:“具有專注力的人可免於一切困窘。”三百六十行,各行都有它的特色,掌握它並且深耕它,就一定能取得突破。
在傳統企業中也不乏奉行專注的企業,比如王石帶領的萬科成立近三十年,一直專注於房地產,取得了驕人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