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該死的末世情結.災難電影等(1 / 1)

專欄

作者:馬帥

那該死的末世情結·災難電影

一場史無前例的地震突然使人們回憶起前些年的電影《日本沉沒》。這部電影當年斬獲了許多的技術型獎項,卻並沒能引發太多的關注;其實這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早在1973年就曾拍攝過一遍,令人們驚異的是:這麼多年來,這個民族一直都沒有停止憂患。於是在麵對災難的直播裏,我們重新認識了他們:胸懷狹隘,但又堅韌不拔;思維直板,但又具有擴張性。所以在《日本沉沒》之外又有了惡搞片《日本以外全部沉沒》

而福島核電站的爆炸,把更多的人驚回到了1986年那個寒冷的春天:“切爾諾貝利”無疑是全人類的噩夢。直到現在,在無數災難片中,紀錄片《搶救切爾諾貝利》依然高居榜首,人們依然時刻為這個名字保持沉默——因為它獨一無二的真實。

災難片樣板戲、環保警示、末日情結、美利堅精神、特效教程、城市依戀……這是2004年的電影《後天》給當時人們的印象,許多的電影告訴我們,科學家是不可信的。他們聰明的大腦裏麵常常隱藏著可怕的想法,而《後天》則告訴我們,不相信科學家,甚至不相信科學家的兒子,後果會怎麼樣。同一個導演在五年後拍攝了《2012》,這使這四個數字連在一起就和“世界末日”掛上了鉤。可惜的是,在方舟之後,它沒有繼續討論。盡管人們更想知道,幸存者怎樣開始新的生活。

有人在看完這些電影後說,“你們要砍樹,砍吧;你們要用水,用吧;你們要開凱迪拉克,開吧;你們要生孩子,生吧;你們要把所有能吃的動植物都吃光,吃吧;你們要把五顏六色的液體倒進江河湖海裏,倒吧……你們在毀滅我,卻要求我以美好的姿態呈現給你們的子孫後代。”他就像一個瘋子。

◆《日本沉沒》

簡介:地球物理學家田所雄介博士帶領自己的團隊前往深海科考,卻發現海底出現異常龜裂與亂泥流,在一係列調查之後,他得出來日本列島在一年後即將沉沒的結論。可是隻有山本首相認識到事態的嚴重性,並且委任田所的前妻為危機管理大臣,帶領團隊設法拯救日本。最終找到一個可以挽救日本的方法,但這個方法的實際操作卻困難重重……

◆《2012》

簡介:太陽活動異常,地球內部的能量平衡係統麵臨崩潰,瑪雅人的預言即將實現,人類將遭遇滅頂之災。各國政府已經聯手開始秘密製造方舟,希望能躲過這一浩劫。伴隨著火山爆發,強烈地震以及海嘯,以寫科幻小說謀生的傑克遜帶領自己的家人駕駛一架臨時租來的飛機衝出被死神陰霾瞬間籠罩的城市上空,開始尋找各國政府正在聯合秘密製造的方舟……

◆《後天》

簡介:美國氣候學家傑克認為,溫室效應正在引發地球的大災難,北極冰川的融化,會讓地球回到冰河世紀那樣的劫難。他的提醒並沒有引起美國當局的重視,一切都已經太晚:颶風、冰雹、洪水、冰山融化、極度嚴寒,一係列的地球巨變引發了一場不可挽救的災難。大家怎樣才能逃過這場滅頂的災禍?冰天雪地的地球何時才能回暖?

◆ 《搶救切爾諾貝利》

簡介:1986 年 4 月 26 日發生的切爾諾貝利事件,當時總共花了三天的時間,才將核電廠周遭區域的居民全數撤離。有 16.1萬人被迫遺棄自己的家園。這可以說是核能史上最悲慘的反應爐故障意外。這是一部觸目驚心的關於這場災難的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