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隱和自行車

卷首語

已近深秋,或許是天氣的緣故,最近一段頻繁有各種“大佬”退隱的消息傳出來。

作為地產界著名的大嘴,華遠地產現任董事長任誌強一向很高調,“口無遮攔”的炮筒形象幾乎已經根深蒂固,包括這次他即將正式退休的事情。他先是借潘石屹的微博說有這麼回事,然後自己再發微博確認是這麼回事,後來居然還專門為這事開了發布會。據說任誌強這幾年一直在籌辦自己的幼兒園,現在基本已經完工,就等他去剪彩了。

老沉(前任新浪網總編輯陳彤)掛冠而去的消息似乎更加轟動一些,畢竟是傳媒圈的重量級人物,他幾乎見證了中國互聯網門戶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非主流到很主流的全過程。這樣一位化石級媒體人的出走,再一次加重了人們對互聯網門戶以及整個媒體行業發展的普遍憂慮。老沉在他特意發的長微博裏,最後寫了這麼一句話:“未來,是改變,不是告別。”聽起來,老沉仍然在意氣風發地暢想著未來,很多人都猜測他的下一個“風口”會是小米。

巧合的是,在老沉宣布離職之後一周,雷軍最親密的戰友、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宣布要去矽穀閉關,他說要“在 5年創業後重回小米產品研發第一線”,小米網的事情也不管了。這會是他另一種方式的退隱江湖嗎?

其實,再紅的明星,再大的腕兒,再成功的企業家,或早或晚,總有淡出的那一天,這本是再平常不過的自然規律。但過程是不是順暢、道路是不是艱辛、時機是不是恰到好處,就既考驗各人眼光,也映襯各人心境了。

雷軍在前幾年剛剛帶來小米狂奔的時候,總喜歡舉一個例子,他說在他 40 歲那年,參加過一個小圈子聚會,也不知道是哪一副場景或者某一句話的刺激,他突然感慨良多:“我領悟到,人是不能推著石頭往山上走的,這樣會很累,而且會被山上隨時滾落的石頭給打下去。要做的是,先爬到山頂,隨便踢塊石頭下去。”

聽起來這就是一個順勢而為的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尤其是看清什麼是“勢”,而且還得“為”之。正麵反麵的例子都有很多,比如蓋茨和喬布斯。

說說身邊的例子。朝西(前任久邦數碼 CEO 張向東)曾經做過的和即將要做的事,可以說是給如何順勢而為這個經典命題寫了一份很豐富的答案。他記者出身,在移動互聯網爆發前夜創建 3G 門戶並且最終將其帶到納斯達克,然後就是帶著他的自行車,沒完沒了的滿世界騎行。前幾天,他高調宣布辭職,準備要去做一個和自行車有關的硬件創業。無論結果如何,張向東的這幾步基本都算踩到了點上。

任誌強、老沉、黎萬強們又何嚐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