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堅韌不拔之誌”,是的,堅韌不拔的人能利用環境的壓力,產生更大的彈力,結果壓力越大,它跳得越高、堅韌不拔的精神之所以可貴,就是因為它既“堅”且“韌”,從不在困難麵前退卻。
《做事最容易犯的100個錯誤》檀明山著華齡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
氣場故事
舉世矚目的滑鐵盧大戰,在炮火連天之後,拿破侖慘敗。隨後,他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其實,在放逐的途中,拿破侖還曾想要放棄,還有幾分堅韌,還想有朝一日從島上逃出。然而,當拿破侖來到這個島上時,當他看到這個島上的一切景象時,已經完全喪失了意誌,失去堅韌。島的四周除了海水還是海水,永遠不敢奢望會有帆影的出現。整日麵對懸崖峭壁,滿山火岩,拿破侖昔日被戰爭打造的叱吒風雲的氣概和堅強的性格,已蕩然無存。
有一天,拿破侖的一位密友以極其秘密的方式,給他送來的一副象牙和玉做成的極其精美的國際象棋。拿破侖對這一副國際象棋愛不釋手,從此以後,一個人日複一日的在下象棋。再也沒有想過要走出這個小島的想法了,他以往的堅韌已經蕩然無存。終於,拿破侖在這個孤島上枯澀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拿破侖死了之後,他的那副象棋不斷被轉賣,幾易其主,最後收藏象棋的主人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有一顆象棋的底部能夠打開,令人萬分驚奇的是,裏邊竟然密密麻麻寫著如何從這個島上逃走的計劃。為什麼別人能發現的秘密,拿破侖當時卻沒有發現呢?
其實,憑著拿破侖取得成就,就憑著他的心計、他的策略、他的勇氣不可能發現不了這副象棋裏麵的秘密的,但最終他還是沒有發現,不是因為他的智慧而是他消失了的堅韌:拿破侖在麵對失敗的時候,隨著時間的推移,意誌慢慢被消磨,他也就麵對了放棄,他的心被失敗占領,他沒有了堅韌,由此,他壓根就沒有思考這副象棋意味著什麼,僅僅當作是送給他消磨時光的工具而已。事實上,他敗給了自己,是因為他失去了堅韌。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無論多麼成功的人,一旦失去堅韌,也就是喪失了自己的氣場。
氣場加油站!
堅韌的品格是一個人氣場的脊梁,可以凝聚一個人的氣場,憑著堅韌,陳勝吳廣不願忍於秦朝欺壓生命,揭竿而起,終成“鴻鵠”之誌;憑著堅韌,唐太宗不滿威脅家臣自身生命,弑兄奪位,終成一代明君;憑著堅韌,毛澤東不忍蔣氏欺淩百姓生命,奮而崛起,終成千古偉人。是堅韌的品格促成了這些偉人的成就,凝聚了他們的氣場。
細節032:創造力是氣場的接力棒
當今國際間的競爭,主要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其中又主要是智力的競爭,創造力的競爭。這裏所謂的創造力是指產生新思想,發現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綜合性本領,由知識、智力、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等複雜多因素綜合優化所構成。例如創造新概念,新理論,更新技術,發明新設備,新方法,創作新作品都是創造力的表現。當然創造性人才的創造力並不是天生的,任何創造性的新觀念的產生都不是平白無故的,它總是受到內因及外因的共同影響,在某種因素的啟發下而產生,而這種啟發人們可以專門進行,被稱為"新觀念提示法"。現在,人們越來越重視這種提示法的研究,它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激發人們的創造性益處多多。然而,原則上每個人都有創造性,現實中就看我們怎麼發掘和利用我們的創造性了。試想,一個人若隻靠簡單的勞動獲得個人事業的成功是極為困難的,他隻有不斷開動自己的腦筋,堅持創造性勞動,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早在20世紀30年代陶行知就曾指出;“處處為創造之地,時時為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這表明創造力表現是無所不在的,無時不有的,認識到這一點就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刻追逐、體驗創新的樂趣。
生活中,一個人的創造力的開發、利用的好壞,已經成為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富有創造性思維的人富有責任感、熱情、善於想象、興趣廣泛、獨立性強,容易成功。但是,現實生活中,創造力的開發和利用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創造力的實行是一係列連續的複雜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動,它要求人的全部體力和智力的高度緊張,以及創造性思維在最高水平上進行的。那麼說來,我們要想擁有巨大的創造力,應該怎麼做呢?縱觀古今中外,通過總結諸多的成功人士的經驗來看,要想擁有極大的創造力,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1、培養很高的好奇心。一般來講,好奇心是對新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激發著人們探索世界、獲取知識的欲望。俗話說:“學貴有疑。”我們當中,尤其是小學生對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和疑問,況且很渴望得到答案,這就很容易激發創造力了。大發明家愛迪生就是一個對什麼都好奇的人,他不知道孵雞蛋是怎麼回事,就自己坐在雞蛋上想孵出雞來,雖然聽起來可笑,但實際上反映了他強烈的好奇心。因此,我們要想擁有創造力,就該從培養好奇心開始,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勤於思考、敢於質疑、勇於創新。
2、要養成“勤奮”的好習慣。“天才出於勤奮”,是的,富有創造力的靈感隻賦予那些勤於鑽研的人。虛心好學,不斷充實自己,才能超越自我的淺薄,才能打破陳規,標新立異。美國的電話發明家貝爾,少年時代智力表現平平,而且貪玩,但後來痛改前非,並一直很勤奮,終成了一個偉大的發明家。
3、培養獨立精神。獨立也就是不拘泥於傳統的觀念,敢於標新立異。創造力活動本身就是一種異常行為,是對原來框架的突破與發展,否則便不成其為創造。愛因斯坦說:“我想,權威的意見固然很重要,但是科學比權威更重要,也可以說,它才是權威,我隻聽它的。”生活中,我們要想學會獨立,就不要約束自己,不要對他人超乎常規的想法和作法多加指責,要有打破定勢、標新立異的思想品格。
4、張開想象的雙翼。想像力豐富的人,聯想多、幻想奇,有利於去揭開創造的序幕。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般人隻用了大腦想象區的15%,要開發其他處於“冬眠”狀態的想象處女地,可以從培養幻想能力入手。雖然我們的想象也許有些可笑和不切實際,但一旦“異想天開”,不按部就班地人雲亦雲,可貴的創造性思維模式就開始形成了。那麼,思想中的新觀點、新形象也許就要降臨了。
5、學會逆向思考問題。善於創造性思維的人經常嚐試用與常人相反的方式進行思考,這就是逆向思維。這是將人們通常思考的問題,用對立的,看上去不可能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逆向思維能夠打破條條框框,在別人認為不可能地方和別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發現、有所建樹。練習在思考問題時,可以解脫大腦中固有模式的束縛,沿相反的方向思考,設法得出別出心裁的結論。
氣場故事
在19世紀60年代以前,致病性微生物的存在還不為人類所知。在當時,做外科手術的死亡率是很高的,手術後病人常常會因為傷口發炎化膿,發高燒,身體越來越虛弱,最後悲慘地死去。但卻沒有人知道引起這樣現象的原因是什麼,更沒有人懂得如何去防止感染。
有一次,一位名叫李斯特的醫生看到雜誌上一篇談論生命起源的論文,作者是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在這篇論文中,巴斯德闡述他的觀點:生命不能無中生有,生命來自於“生命的種子”。為了說明自己的這個觀點,巴斯德做了這樣一個實驗:在一個曲頸瓶裏盛放肉湯,然後密封、煮沸,空氣中“生命的種子”無法進入,而肉湯中的“生命的種子”又由於肉湯煮沸而死亡,所以,瓶裏的肉湯可以長期存放而不會腐爛。但是,如果把瓶子打破,空氣能夠進入,肉湯很快就會腐爛;巴斯德解釋說,這是因為空氣中的“生命的種子”進入肉湯並在肉湯裏大量繁殖的緣故。
醫生李斯特看了這篇文章大受啟發,巴斯德有關生命起源的創造性解說,也啟發了李斯特在傷口感染問題上的創造力,李斯特馬上想到,防止傷口腐爛與防止肉湯變質的道理是一樣的,空氣的隔離和煮沸肉湯可以防止肉湯腐爛變質,那麼,殺滅傷口上沾染的“生命的種子”,以及將傷口與空氣隔離,也一定能防止傷口感染。
在這一創造力的啟發下,李斯特立刻開始實施改進手術,對手術器具進行了高溫處理,用幹淨的紗布保護傷口,還找到了一種名叫石灰酸的物質,用以殺滅皮膚上的微生物。從此以後,手術病人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了。李斯特醫生的成功挽救了多少生命,那麼李斯特醫生無疑是具有氣場的,這個氣場來源於創造力的給予的啟發。
《精彩故事中的人生大智慧》舒天編著台海出版社,2006年6月
氣場加油站!
創造力能使人獲得一種滿足感,消除受挫感,所以我們渴望擁有創造力。其實具備創造力並不神秘,人人具備創新潛能。隻要你懂得珍惜它,掌握科學的方法,那麼你那潛在的創新才能就會迸發出來,以至創造奇跡,從而領略創造力的奇妙,感受氣場的神奇。
細節033:潛意識是激發氣場的打火機
潛意識具有巨大的力量,可以使得一些你認為本來具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潛意識,顧名思義,也就是潛在意識的世界裏,是超越三度空間的超高度空間世界。一個善於發掘自己潛意識的人,就可以擁有一些別人無法擁有的力量,同時也可以體驗到擁有氣場的奇妙感覺。
事實上,潛意識也就是人類原本具備卻忘了使用的能力,這種能力我們稱為“潛力”,也就是存在但卻未被開發與利用的能力。理論是臨床催眠學的重點,又稱下意識,是意識下的一種心理活動,一般有六大功能:本能、記憶、習慣、情緒、能量、想象力。潛意識聚集了人類數百萬年來的遺傳基因層次的信息,囊括了人類生存最重要的本能與自主神經係統的功能與宇宙法則。世界潛能大師博恩?崔西曾經說過:“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大三萬倍以上。”因此我們隻要懂得開發這股與生俱來的能力,幾乎沒有實現不了的願望。
正是由於潛意識的力量巨大,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合理開掘潛意識,否則它就會走向相反的方向。著名的勵誌大師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潛在的意識就和一塊沃土一樣,如果不播下好種子,就會雜草叢生。”也就是說,潛意識是一塊相當豐富的沃土,所以好種雖然茂盛,相同的,雜草也容易叢生。有不良想念的話,就等於播下了壞種,相反的就會雜草叢生了。那些不僅僅隻是一撮雜草,有時候他們可能會成為一大片叢林,最後成為我們旅途上的阻礙。一位母親由於莫名的煩躁,對自己調皮的孩子不上進常常感到焦慮,經常打罵指責自己的孩子,並對孩子說:“你瞎了嗎?這樣的東西都看不見?”或者“你聾了嗎,我講的話你都聽不進去?”這位母親就這樣在打痛孩子肉體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向孩子心靈植入潛意識。所以我們就可以預見結果:這個孩子將來在他的視覺或聽覺方麵肯定會有心理障礙,或者是聽不清充足的音色,或者是看不全充足的顏色。這就是潛意識的作用,如果我們不能正確的利用它,就會品嚐錯誤的苦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