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枸杞“紅”了寧夏川(1 / 1)

巍巍賀蘭山、九曲黃河水,古老的黃河文明,雄渾的大漠風光,秀麗的塞上水色,神秘的西夏王朝,濃鬱的回鄉風情,迷人的六盤山光,得天獨厚的肥沃土地,這就是富饒美麗的塞上江南寧夏川。

得賀蘭山之鍾情,受黃河之厚愛,寧夏自古特產豐富,著名的有枸杞、甘草、賀蘭石、灘羊皮、發菜,被譽為紅、黃、藍、白、黑五寶。而這五寶之中,名貴的中藥材寧夏紅寶枸杞,卻是這片塞北江南富饒的沃土上最為光彩的一顆明珠,讓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散發著經久不息的枸杞文化魅力。

枸杞自古就被譽為生命之樹、神奇果木,伴隨著華夏文明從4000多年前的殷商時代走來,曆代對其頌揚從未斷絕——原始社會,枸杞作為神奇果樹載於《山海經》;三皇五帝時代,枸杞作為“上品”列入《神農本草經》;殷商時代,枸杞種植載於甲骨文;西周時代,《詩經》305篇,歌詠枸杞的就占了10篇;漢唐時期,《千金翼方》詳細記載枸杞栽培;宋元時期,枸杞種植列為專篇;明清時期的史誌更是對枸杞傳唱不已。吃枸杞能“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的觀念早已根植於人們的心中。現代研究也表明,枸杞具有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抗癌等作用,所以,它常被當作滋補調養和抗衰老的良藥。

源遠流長的曆史、撲朔迷離的傳奇、神奇功效的藥理、養生保健的飲食、紅紅火火的吉祥、特殊的地域環境、紅紅的健康聖果、養生益壽的美麗詩篇,呈現出了璀璨的獨具寧夏特色的枸杞文化。

“賀蘭山下果園成,塞北江南舊有名”,穿越曆史的長河,遠古的詩句描繪出了寧夏昔日美景,同樣也是寧夏紅寶枸杞在曆史上赫赫名聲的見證。寧夏作為枸杞的原產地,栽培枸杞已有600年的曆史,得益於粗獷豪邁的大漠風光與精致細膩的江南水色縱橫交融,獨特的光、熱、水、土孕育出的寧夏紅枸杞品質遠遠勝過國內其他省區枸杞。

如今,寧夏枸杞已遍布各地,眾多產品中作為寧夏“五寶”之首的中寧枸杞卻一直以粒大、皮薄、肉厚、色豔、味甜,含有多種人體必需養分,藥、食、美容保健價值頗高,盛譽久持,蜚聲中外,被譽為枸杞之絕品,獨享著“天下枸杞出寧夏,中寧枸杞甲天下”的美譽。其根本原因是中寧土壤適宜,溫寒兼容,排灌適時,光照充沛,又根植於六盤山的清水河與黃河交彙處的洪積土壤上,富含多種礦物質,這種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條件極宜枸杞生長,再加以當地茨農父授子嗣,世代相傳,積六百年栽培枸杞之精湛的傳統經驗,從而使中寧枸杞名壓群芳。早在1501年中寧枸杞就列為貢品上貢朝廷。編纂於1754年的《銀川小誌》記載“枸杞寧安堡產者極佳,家家種植,各省入藥甘枸杞皆寧(寧安堡)產也”。1961年中寧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唯一的枸杞生產基地,1994年中寧枸杞獲全國林業博覽會金獎,榮譽接踵而至——1995年中寧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枸杞之鄉”,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又獲金獎。一個個閃耀著榮譽的光環無不彰顯著這片土地滋養出的枸杞的魅力,也讓寧夏川伴著紅枸杞享譽中外。

“六月杞園樹樹紅,寧安藥果擅寰中。千錢一鬥矜時價,絕勝腴田歲早豐。”每逢仲秋時節,迎來一年一度的成熟采摘期,古詩句吟詠的豐收盛景隨處可見。一望無際的綠樹叢中,簇簇紅點閃爍。一排排一人來高茶杯粗細的枸杞樹,一蓬蓬垂柳般的密集枝葉,點綴著紅寶石耳墜似的鮮紅果實,鮮紅清透,顆粒飽滿,令人垂涎欲滴。樹行間,三五人一組的紅男綠女忙碌地采果。十指飛動間,一粒粒果實雨點般落進麵前的大提籃中。這使我想到了淮南茶葉之鄉采收毛尖時類似的愉悅情景。我想,在這晴空麗日下、紅綠掩映中,呼吸著空氣中彌漫著的令人心醉的枸杞香,采杞人的心情,一定會像成熟的枸杞子一樣,紅紅的,甜甜的,美美的。倘若這個時候,摘一顆鮮枸杞放在口中,淡淡的清香沁入脾肺,鮮嫩的果肉入口即化,那種感覺更是讓人心曠神怡,恍若桃源仙境的仙果。

那一串串紅似瑪瑙、鮮紅欲滴的枸杞,猶如鑲嵌在大漠戈壁的紅色明珠,紅了寧夏川。而今,寧夏人在這片充滿無限希望和魅力的田野上又唱響了新的篇章,繪就著宏偉的藍圖——讓紅彤彤的枸杞“紅”遍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