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夏水庫手竿釣鯽魚(1 / 1)

作者:李智

入夏之後,陽光強烈,氣溫日漸增高,水溫也隨之升高。眾所周知,魚類是變溫性動物,容易受到氣溫和水溫變化的影響,尤其是在仲夏至盛夏水溫超過30℃時,魚兒會感到不適,因此難以垂釣,所以初夏就成為夏季出釣的最佳時機。下麵筆者就談一下自己在初夏水庫垂釣鯽魚的心得。

一、看天選釣日

首先要選擇溫度穩定,伴有3級以下偏北風的晴朗天氣。隻有在這樣的條件下,鯽魚才會感到舒適,並且有利於釣者觀察水的深淺以及背陰處浮漂的動作。其次還可以選擇狂風暴雨之後出釣,此時鯽魚索食的欲望會大大增加。如果刮西南風,並且天氣悶熱,氣壓很低,則不宜外出垂釣。

二、識點下釣鉤

常言道:夏釣深。因此在初夏水庫垂釣鯽魚的時候,釣點的水深以2~2.5米為宜。不能太深了,超過4米魚口就會差很多。在此基礎之上,還要選擇背陰處作釣點,因為這裏不但令鯽魚感到清涼舒適,而且釣者也不會在烈日下受煎熬。如果想要在夜間垂釣,那麼可以選擇白天有人垂釣的釣點,因為白天的釣友在不經意之間為夜釣者打了窩、續了窩。

在入夏之後,我國很多地方會進入汛期,此時如果在水庫中底釣鯽魚,收獲並不十分理想,而且往往會被從上遊衝至水底的腐枝掛斷腦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妨將釣點選在半水處。因為此時的鯽魚會逆流而上,而半水處的流速正是鯽魚所適應和喜愛的,它們會一邊向上遊一邊索食,因此有針對性地下鉤,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夏時節雨水開始增多,我們在小雨中的水庫垂釣鯽魚之時,可以把釣點選在離岸不遠的雜草之處,因為這時的鯽魚會潛伏至岸邊的泥窩中覓食。

三、因地擇釣具

在選擇釣竿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一般選擇5.4米或者6.3米偏軟的碳素竿即可。主線和腦線的質量要好、柔軟,這樣才能將魚訊表現得更及時、完整,通常使用1.0號主線+0.6號腦線就可以了。該線組隻要不掛底,提竿動作柔和,足以應付1千克以內的鯽魚。魚鉤可以使用細條歪嘴鉤,它不但便於鯽魚吸入口中,而且不容易跑魚。由於垂釣的水域偏深,且在水庫垂釣難免有風浪,所以宜選擇長腳長身長尾浮漂,它在水中不但穩定性好,傳達的信號也更清晰。

四、依魚配釣餌

進入了初夏,我們在水庫垂釣鯽魚的時候應避免使用蟲餌,應該使用麵食垂釣。餌團不能硬,適口性要好,由於釣點水域相對偏深,因此建議采用搓餌垂釣。如果該水庫的水質偏肥,可以使用酒香味道的餌料,或者在餌料當中添加一些草莓味的添加劑;如果該水庫有網箱養殖,那麼在餌料當中一定加入適當比例的顆粒飼料。

窩料的味道要濃烈,可以取小米和大米各一半,然後洗淨晾幹裝入瓶中,加入少許酵母粉、白糖、蜂蜜,最後倒入高度清香型白酒,充分搖勻之後密封一個星期即可,這款窩料對湖庫中的鯽魚有奇效。如果該水庫水廣魚稀,那麼在打窩的時候,可以搭配一些較難融化的物質,比如花生餅和豆餅,以便能長時間留魚。倘若第二天準備連續“作戰”,則當天收竿之後一定要續窩。

五、據情施釣法

俗話說“釣無定法,上魚為佳。”所以我們在剛開始垂釣的時候,可以將浮漂調低目釣低目,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水線,有利於誘魚和遛魚;當魚口逐漸加快時,我們需要將浮漂調高目釣高目,這樣不但能加快速度,還可以把魚壓在水底垂釣。

初夏時節水庫的鯽魚吃鉤漂相通常為漂尾點動,然後加速下頓,或者突然上升幾目後呈現靜止狀態,此時都應該及時揚竿。如果浮漂突然上升一點,然後慢慢歸位,則不可輕易揚竿,此多為魚蹭線的緣故。

初夏水庫的鯽魚會在中午時分上浮,如果釣點之中的餌料長時間無魚問津,就說明餌團不在鯽魚的視覺範圍內了,這時就需要通過調整浮漂來找到鯽魚的泳層,以便有針對性地下鉤。

在初夏水庫垂釣鯽魚,守釣優於走釣,所以打完窩子之後一定要守在釣點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