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知道南京西南方向的溧水、高淳多為山地丘陵、樹林多,易守難攻,且地接安徽的朗溪、當塗,那邊的山區更多。如困守南京城內外的中國軍隊撤往西南邊的山區,將是後患無窮。因此,倭寇第六師團特抽調兩個聯隊在江寧的湖熟、祿口至寧蕪公路小丹陽段布下封鎖線、火力網,又在湯山至土橋、淳化鎮至雙橋門一線實行嚴密封鎖,出動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沿公路布防,騎兵、步兵來回巡邏,而青龍山恰好被圍在這兩道封鎖線內。山區東南麵是已淪於寇軍魔掌的湯山,南麵便是淳化鎮。七十四軍王耀武旅等部隊曾在這一地帶與日軍激戰數日,擊退過日軍幾次猛攻,後被迫撤走。
至十二月十日,鄧龍光將軍指揮的九十三軍,趁日軍尚未完成嚴密合圍,在深夜裏經龍潭鎮、孔山、湖山間崎嶇山路大膽穿插,衝過京杭國道上的日軍封鎖線,擊毀敵裝甲車兩輛,撤往溧陽山區,保存了全軍實力。在這之後,沒有一支成團以上建製的中國守軍能衝出日寇嚴密的封鎖囤。
許多人認為這一神秘失蹤事件與青龍山區的溶洞有關。其實伍新華團未必是進入了青龍山,在與倭寇發生接戰之前,朝西南方遊走,越過句容北河,經東善橋到大官塘,直達祖堂山,想迂出倭寇的包圍圈外,伺機偷襲一些據點,因那時牛首山警報聲未停,未敢輕易前往,在祖堂山的順陵峽地隱藏,不想,卻在陵墓中發現了國軍之前的一個秘密兵器庫,已是人走穴空,於是做出堅守的姿態:槍支彈藥應有盡有,避寒的衣服,充饑的幹糧,足夠應付一段時間。殊不知從牛首山下來的倭寇的一支隊伍,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尾隨而至。伍新華團仗著兵器庫的彈藥充足,與這支倭寇展開了激戰。那時候,倭寇已對南京城發動了總攻,飛機大炮和坦克車沒有顧及這裏,誰也沒想到,在順陵口子外麵的峽地,伍新華團除了顧勁鬆失去了聯係的這個連隊,全部與跟蹤追擊的倭寇戰況激烈。創造了鮮為人知的敵我雙方全部覆沒的慘劇。
到了熊東家自衛隊到達,看見峽地到處是國軍和倭寇的屍體,墓穴門外的山炮和坦克均已損壞,慘不忍睹。顧勁鬆他們因參加中華門戰鬥,後撤後在南京城外城北一帶東遊西走,尋找伍新華團,弄的筋疲力竭,才不得已奔投了熊東家,殊不知太子墩一戰之前所見的國軍腐爛的屍體,就是自己的兄弟。在後來的川軍神秘失蹤一事演繹出來許多版本的南京保衛戰故事傳說,唯獨不知這支在祖堂山上與倭寇決一死戰的川軍,不是逃跑了,卻是全部以身殉國。
這雖是外話,卻與大官塘岸熊東家所見的倭寇有關,其實不是鬼怪:黃昏時分,熊東家的望遠鏡所見,確實是一隊二三百人的倭寇,其實是雨花台調動支援進攻順陵的倭寇。久生他們三個人從大官塘上方的“九連墩”跑到塘那邊時,倭寇已撤退了。由於天寒路遠,倭寇害怕在山野外遇見伏擊,走的很快,等久生他們從塘岸迂回,黑蒙蒙的夜晚裏,已經沒有一個人影。至於大官塘岸邊傳說黃昏時分有大隊人馬列隊的情況,疑為鬼怪,被附近的一些人越傳越神,弄得人晚上過大官塘草木皆兵,驚心動魄倒是常有的事。因為雪很大,天氣越發的冷,元撤退回到南唐二陵去,倒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