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什麼叫環境(1)(1 / 3)

環境是指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在環境科學中,是以人類為主體的,在這裏環境是指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條件的綜合體,主要涉及地球表麵與人類相關的各種自然要素及其總和。實際上,從環境的外延來說,所涉及的內容應該更多,範圍更廣。

人類生存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它包容了人類以外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自然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社會環境是人類生存的精神基礎。社會環境是在長期的自然環境中逐漸形成的,影響著人類的行為、思維、想像、風俗習慣、情緒、道德觀念、法律意識等。

什麼叫環境汙染

環境汙染是指由於某種有害物質或能量的介入,使環境質量惡化的現象。在法律上,環境汙染則是指由於某種有害物質或能量的介入,使某一特定區域的環境質量劣於適用該區域的環境質量標準的現象。能夠引起環境汙染的物質稱為汙染物,如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和其他有害氣體、汙染等。

工業革命以來,由於機器的廣泛使用,工業生產迅速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規模和步伐逐漸加大,能源供應增加,資源大量消耗,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各種有害物質在自然界積聚,破壞了正常生態係統的平衡,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

環境汙染有各種不同類型。按照構成環境的要素來分,有大氣汙染、水體汙染和土壤汙染等;按汙染物性質來分,有化學性汙染、物理性汙染和生物性汙染;按汙染產生的原因,可分為生活汙染和生產汙染等。

造成環境汙染的原因也是多方麵的,有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人類在日常生活及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大量有害物質進入環境,是造成環境汙染的主要原因。

環境問題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保護環境、改善環境、建設環保地球、創造美好的生活空間是全人類的共同任務。

什麼叫環境保護

防治環境汙染是環境管理和環境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開展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又是我國環境保護法的最主要的任務之一。

運用現代環境科學理論和方法、技術,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科學技術的多方麵措施,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防止和治理環境汙染和破壞,綜合整治環境,保護人體健康,促進社會經濟與環境協調持續發展。這一概念明確了環境保護的指導理論、目的、內容和應采取的措施,尤其是將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納入環境保護。這就要求人們在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深入認識並掌握環境汙染和破壞的根源與危害,有計劃地保護環境,防止環境質量惡化;控製環境汙染破壞,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和發展生態平衡,保障人類社會的發展。

環境中有害物質包括哪些種類

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人類要接觸很多各式各樣的化學物質。在一定的條件下,一些有害化學物質會對人類造成不同的危害。各類有害物質的特性不一,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中毒是有害物質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最明顯特征之一,大劑量的有害物質會引起急性中毒死亡,長期小劑量接觸有害物質也會使人體產生慢性中毒而損傷機體組織。因此,生產和生活中的有害物質嚴重地影響著人們的身體健康。

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很多。有些物質能夠直接對機體造成危害,有些物質雖不會直接產生危害,但當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或在一定條件下通過生物轉化後即可表現出某些毒性。凡是能夠對機體產生危害或具有潛在危害的物質都屬於有害物質。事實上,有害物質與非有害物質之間並沒有絕對的界限。例如,抗生素類藥物主要用於消炎殺菌,也常常用於促進經濟動物生長,提高經濟效益,但當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時,可造成藥物中毒。維生素是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必需營養物質,若一次性大量服用,也會導致中毒。

有害物質形態各異、種類繁多。以物質屬性可分為無機類有害物、有機類有害物;從物質形態可分為有害氣體、易揮發性有害物質以及固體和液體有害物質;從其來源可分為天然和人工合成製造的有害物質;從對機體健康影響的角度可分為毒物、毒品、致癌物和危險品;從生產和生活角度可分為食物中有害物、生產環境有害物、居住環境和公共場所有害物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害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