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1)

為徐國相同誌的書作序,使我感到既欣慰又感慨。欣慰的是在地礦局的基層地勘單位中,有徐國相這樣將科學普及當做一項任務,並一直堅定地進行下去的工作者;感慨的是徐國相同誌雖已年過古稀,但他仍然關注地礦局的發展,並把畢生作品獻給地礦事業,使我感到萬分敬佩。

地質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礎性工作,服務於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麵。2008年以來,寧夏地質工作者緊緊圍繞局黨委提出的“技術支撐、資源保障和服務社會”三大職能定位,發揚地礦人“三光榮、三特別”的精神,取得了一大批令人鼓舞的科技成果,為寧夏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為了更好地宣傳寧夏地質工作取得的成就,在寧夏地質博物館隆重開館之際,出版徐國相的《朔方科普夕拾》一書,希望能夠在普及和宣傳地質科學知識的同時,展示幾代地質工作者紮根寧夏、熱愛寧夏、建設寧夏、宣傳寧夏的地礦精神和在地質調查、礦業開發以及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麵所取得的成績,並借此書對像徐國相同誌這樣兢兢業業為地礦事業奉獻的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感謝!

徐國相同誌長期在寧夏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工作,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6年退休。他是一名優秀的地質工作者。在實踐技術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多次獲得單位以及自治區級、國家級表彰,其中1978年獲“全國先進科技工作者”稱號、1979年獲“寧夏先進工作者”稱號、1980年由原地質部授予“建國三十年地質找礦重大貢獻地質工作者”榮譽稱號、1993年獲國務院知識分子特殊津貼、2008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有突出貢獻專家”榮譽稱號。工作期間,在《中國地質》《地質評論》《寧夏日報》等各大報刊上發表了數十篇科普文章及數本專著,退休後仍筆耕不輟,為地礦事業發揮著餘熱,將20多年地質研究成果及心得集結成冊,交寧夏地質博物館彙編並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朔方科普夕拾》共約20萬字,是由徐國相發表和出版的眾多文集中精選出的13篇文稿彙編而成。作為一名非地質專業人員,我僅從普通讀者的角度談一談徐國相同誌學術創作的幾個特點。

一、立足寧夏,結合專業進行科普寫作。從書中可以看出,除“奇謎”類文章外,其他類文章絕大多數都是宣傳寧夏地質科學知識的,作者滿懷對鄉土的深厚感情,對寧夏山川寶藏的科學內涵給予了深刻的揭示和熱情的頌揚。

二、文筆清新,通俗易懂。徐國相在科普寫作中,十分注重文風,力求把科普文章寫得情景交融,飄逸清麗,將科普文章中抽象的語言生活化、形象化、擬人化,將晦澀難懂的地質科學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給普通讀者,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

三、堅持科學性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徐國相同誌所寫的寧夏山川大地的文章,都是以當時地質勘查和研究的科學結論為依據,然後通俗化地加以介紹,不道聽途說、不故弄玄虛、不聳人聽聞、不追求獵奇,沒有科學依據的堅決不去寫。

《朔方科普夕拾》的出版飽含了寧夏地質工作者的心血,也是寧夏地礦局各有關領導和部門關心支持的結果,在此,向他們致以深切的謝意!同時,也向為這本書付出努力的寧夏地質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以及寧夏人民出版社的編輯人員表示感謝!最後,衷心祝願我局的地礦事業蓬勃發展!

201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