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盡管北京今年春早,身穿毛線衣即可走上大街。但草木尚未轉青,依舊是冬日景象。站在八達嶺的古長城上遠眺,華北平原,莽莽蒼蒼,一派北國風光。而一到江南,風光便大不一樣了!當我在南京車站下車,在玄武湖邊漫步時,馬上驚喜地看到,柳樹已綻出鵝黃色的嫩芽,水濱碧草如茵,春意盎然。
當然,我來南方,並不是為了“迎取春光人畫箋”。比江南春色更吸引我的是,大豐縣白駒鄉是我國古代優秀長篇曆史小說《水滸》作者施耐庵的故裏。早在去年9月和10月,大豐縣人民政府即先後成立了施耐庵史料調查小組、施耐庵史料文物征集小組,陸續發現了關於施耐庵的珍貴文物及史料。作為一個史學工作者,我欣喜地感到,學術界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懸案——《水滸》作者到底是誰這個謎,即將揭開;施耐庵的身世,將大白於天下。正是懷著這樣興奮的心情,我迎著春光,在施耐庵的故鄉蘇北平原考察了二十多天,受到了鹽城地區文化局、大豐縣和興化縣人民政府、白駒公社等有關部門的熱情接待與大力支持。此刻,當筆者在長江邊上一座古老的小城,動手寫這篇考察散記時,二十多天來的所見所聞,仍令我感到振奮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