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解救的女人口中得知,二人均是奇台城北的農家媳婦,也都是獨自出外割草或是砍柴走得遠了,被一夥騎馬的人突然擄走。其中一個,家裏的孩子才一歲。
姑娘們雖然毫發無損的找到了,但敬軒的心裏並未得到多少輕鬆和愉悅,他心裏還裝著三件事。
兩個女人必須送回,與家人團聚,必須根除這個害人的窩點,讓惡人得到應有的懲罰。當然,還有自己在一氣之下,失手殺死了賊首七爺的陰影。
雖然他罪該萬死,但在敬軒看來,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即有善根,就可以通過教化喚醒良知,而找到本性,成為好人。
然而,敬軒還沒從曆史的演變中,得出一個血的事實:世界上大的壞事,主要都是由好人做的,而壞人隻能做些小壞事。
那些貌似的好人,往往是振臂一揮,便屍橫遍野,百裏斷炊煙。
但奇怪的是,人們卻要一味的去擁護坐在累累白骨上的好人,而對偷雞摸狗,翻牆偷人的壞人卻嫉惡如仇,窮追猛打。
敬軒不是聖人,自然也落不了這一俗套。因為,人們心中所謂的正義和邪惡就是這麼區分的。
因此,敬軒迅速作出兩個決定:一,由向導帶兩名衛隊,火速趕往奇台,讓官府派人來押回人犯,接回被害女人。二,隊伍在此休整幾日,他要來個守株待兔,斬草除根。
一切安頓就緒,敬軒沉思般的瞅著了塵,欲言又止。了塵嘴角抿出一絲難以覺察的竊笑,一副未卜先知的樣子戲虐道:“搗了人家的窩,又在惦記人家的財吧?”
敬軒淡淡一笑,知道了塵有感知身邊人心思的能力,便坦言道:“我是在想,他們應該聚集了不少的財物,不能就這麼給迷了。”
念頭其實就是一種生物波,隻要念頭一起,就能遍布虛空法界。所以,佛家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念頭決定一切。
世人隻看表象,而聖人卻更注重念頭。據說,地獄門前有副對聯很有意思:有心為善雖善不揚;無心為惡雖惡不罰。可見心念的重要。
又扯遠了。
見敬軒並不隱瞞自己的想法,了塵心裏微微一熱,知道敬軒不把自己當外人。於是,微微一笑道:“我被困在地洞時,曾仔細尋找過出路,發現那道門修的有些蹊蹺。”
於是,二人便手提馬燈,再此來到了地洞。第一道封閉嚴實的門,四周是用草泥砌成的邊框,所以被人發現,問題就出在這道門上。
平時門是緊閉的,裏麵沉悶濕熱,一旦打開此門,便兩頭貫通,涼風頓顯。這是轉為防止有人跟蹤而精心設計,可謂巧妙隱秘,就連久闖江湖的了塵都被瞞過。
而那道落下鐵柵欄的門徑卻是用清一色的石板砌成。並且顯得寬厚。
隻見了塵在石門的外側查看摸索了一番,臉上猛然劃過一絲欣喜,伸手在一處不起眼的暗角輕輕一拉,隻聽得‘嘎吱’一聲響,鬥大的一塊石板便應聲而開。
順著漆黑的暗門望去,青石砌就地窖裏幾個大小不等的紅漆木箱,若隱若現。
敬軒拎燈而入,打開木箱一看,無非是些黃白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