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軒嘴裏的伯牙叔名叫曲伯牙,是當地的一個落第秀才。人是滿腹經綸,博學多才,可就是屢試不第,潦倒半生。
古麗雅初來敦煌時,也是人地生疏舉目無親。一次在丈夫的墳前哭訴良久而睡,懵懂中醒來一看,對麵不遠處,站著一個身著樸素,但卻透著一股書生儒雅的白淨後生。
古麗雅起初暗暗一驚,略顯慌亂的瞅了瞅依然熟睡於旁的敬軒,慢慢起身,衝那人淡淡的瞅了一眼。
那人便上前一步,溫文爾雅的躬身行禮道:“看大嫂熟睡於此,怕有狼蟲惡人驚擾,故此立在一旁守候。大嫂既醒無恙,在下就此別過。”說著,便要轉身離去。
古麗雅略微遲疑了一下,還是趕忙道個萬福,聲音平靜道:“公子仁厚,賤妾古麗雅,在此謝過。”
那人趕忙轉身還禮道:“在下曲伯牙,就住在坡後,大嫂不用客氣,知你新來不久,日後若有所需,盡管開口,我當盡力為之。”
敬軒醒來,乖順的倚在母親的身側,兩眼靜靜的瞅著眼前這位,雖然陌生但卻頗有好感的清瘦男子。
見母親示意,趕忙上前一步,落落大方且彬彬有禮的躬身行禮道:“晚生李敬軒,見過叔叔。”
曲伯牙麵露欣喜疼愛之色,衝古麗雅微微一笑道:“好俊美的後生,讀書了麼?”
古麗雅淡淡笑道:“沒送過學堂,隻是我私下裏教他識了幾個字。”
曲伯牙聽古麗雅也識文斷字,便頓時肅然起敬,拱手道:“在下不才,也讀了不少的詩書,若大嫂不棄就讓敬軒到我那裏讀書,村裏還有兩個孩子,正好作伴。”
古麗雅聽說,欣喜道:“如此甚好,那就有勞先生了。”
從此以後,曲伯牙便成敬軒亦師亦友的長輩。
曲伯牙和年邁的母親,守著祖上留下的幾畝薄地勉強度日,本想寒窗苦讀,將來可以金榜題名,光耀門楣。但命運弄人,盡管他琴棋書畫,諸子百家無所不通,但也是屢試不第,名落孫山。
古麗雅的姨娘是位漢族人家的大家閨秀,不但熟讀詩文而且對琴棋書畫也略知一二,古麗雅生來聰明乖巧,很受姨娘的喜歡,姨娘便將平身所學,都毫無保留的倒給了古麗雅。
鄉下人迫於生計,往往讀書識字的人不多,女人就更是難見。因此,古麗雅不但漸漸成了村裏唯一的女先生,而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愛戴。而且,也自然成為曲伯牙談詩論道,分享才學的對象。
古代女子死了丈夫可以再嫁,皇帝都能把自己的女兒嫁幾次。但卻很少有人暗自曖昧,私走後門。尤其是讀書人,就更講究個禮義廉恥。
隨著敬軒漸漸長大,雖然朦朧中感覺母親和伯牙叔叔在一起時,總是顯得話多笑濃。
伯牙叔叔也有事沒事的常來家裏坐坐,或是談詩論文,或是替母親做些體力活。但彼此卻總是顯得彬彬有禮,從不越過雷池半步。
敬軒心裏明白,伯牙叔叔喜歡和母親在一起,而母親也並不討厭伯牙叔叔漸顯超常的熱情。
並且,村裏也有熱心人,多次的撮合過他倆的婚事,但母親卻始終未能吐口。
原因隻有一個,母親心裏放不下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