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十裏相送(2 / 2)

敬軒的家住在敦煌城外的郊區,自敬軒記事起就住在那裏,因為父親和爺爺的墳就在屋前的土坡上。

母親說,當年爺爺和父親都是死在突厥人的手裏,但禍根還在朝廷的狗官。突厥人念爺爺和父親的忠勇,派人將屍首偷偷運到敦煌掩埋,這便是母親搬來敦煌居住的原因。

母親的身世還是個迷,敬軒隻知道母親是胡人,而且精通漢語。母親隻說自己從前是個大戶人家的閨女,自從跟了父親就再也沒回過家。

打小敬軒就認為母親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女人,而且人又溫良賢惠,充滿智慧,和高昌的華容公主情感最蜜。

記得搬來敦煌的第二年,突然家裏來了個胖乎乎的半拉老頭,看樣子對母親畢恭畢敬,還稱母親‘公主’。飯後才知道,那人是專程來接敬軒的。

平日裏敬軒和母親相依為命,從未離開過半步。而母親卻痛快愉悅的讓那人將敬軒領去,上山才知道,那人便是敬軒的師父不老贔。

漸漸長大,敬軒也曾向師父打聽過父母的情況,師父說自己和爺爺是無話不說的密友,父親也曾在他門下學藝。

母親原是天山北麵,一個胡人部落首領家的公主。部落相爭,家族破滅,是父親救下了唯一幸存的公主,後來便成了敬軒的母親。

至於爺爺的事情,師父總是閃閃爍爍的不肯說,問急了,便不耐的回道:“回去問你娘!”

而從娘嘴裏就更難知道爺爺的情況,每次小心的問起,娘總是推三堵四的說:“問這幹啥?你隻要記住不和官府交道,遇著李淵家要繞著走就行了,旁的等你長大後自然會明白。

敬軒曾偷偷的看過家譜,曾祖父叫李虎,祖父的名字隻寫了李某某和一個精巧的虎頭標記。墳頭的墓碑上也隻是寫著:李氏祖輩幾個字。

母親閑時常愛帶著敬軒去父親的墳前坐坐,每次都要用胡人的語言和父親說好多話。

敬軒出於好奇,總是纏著母親要學,可能是母親不願讓年幼的敬軒知道她和父親的知心話吧,直到敬軒長大開始學藝,母親才將這種語言教會了敬軒。

這種語言和師妹教的突厥話有幾分相似,但又有許多的差別。敬軒後來才知道,母親說的是回紇語。

披滿小樹和雜草的緩坡下,土打的小院裏,幾間經年未動的茅草屋,如畫般靜靜的擺在綠毯花叢裏。一位身材瘦小,但卻衣著幹淨利落,麵容姣美的中年女子,手搭額頭,翹首遠眺。不用說,那女子便是敬軒的母親古麗雅。

看見了那坡,那屋,還有朝思暮想的那個身影,敬軒催馬疾馳,眨眼間便來到了屋前的那棵老榆樹下。

敬軒滾身下馬,‘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喜悅中略帶嬌氣的喊道:“——娘!我回來了。”

古麗雅像是略微的懵愣了一下,繼而快步迎上,聲音微顫道:“是軒兒麼?是我的軒兒回來了。”娘兩瞬間便緊緊的相擁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