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2211年,開憲二十年的秋季。
朱大典已經79歲了,他年輕時身體健碩,沒有大病,心情舒暢,因此得以長壽。此時顯得一些老態,但是仍然可以理事。他曾經幾度尋求把大都督的職位交給朱萬化,因為他擔心,朱萬化的督軍一職已經時間不長了,大都督的權利有限,但畢竟是個長久的職位。
朱萬化的想法是不要給人以眷戀權利的姿態,另一方麵,大都督的事務不多,不是很繁忙,這對於老年人的健康很有好處,完全清閑下來是不利於健康的。因此,堅持讓朱大典繼續擔任大都督一職。朱大典隻當是朱萬化孝順,心裏也很滿足。
信王朱由檢治下的省份已經度過了特區、自治的階段,全部進入訓政期了。朱萬化依然是不斷的巡視處於訓政的省份,檢查督導,為此,他來到了江寧(南京)。
這一日,忙中偷閑的朱萬化隻帶來少許隨從護衛,來到莫愁湖散散心。朱萬化向來行事低調,作為身份標識的儀仗極少使用,因此,他一行二三十人也不是特別的引人注目。
這個年代的莫愁湖,就是一片原生態的湖水,除了提防,一兩處亭子,人為的建築不多,與鄉村野嶺區別不大。湖邊不乏垂釣之人,還有架著小船撒網的漁夫。這倒是閑來無事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意外之事總是有的,他的前方,樹木掩映的堤岸上惶惶然的一隊儀仗,人還沒見到,就知道那是信王朱由檢了,因為在南京,聖親王的身份再沒有別人了。
躲避太失身份,也沒有必要。朱萬化示意隨從散開警戒,他自己到湖邊觀看垂釣者。意思是讓朱由檢徑自通過。本來沒有見麵的安排,也就沒有必要見麵了。
朱由檢現在是無官一身輕,到了訓政時期,他什麼事情都沒有了,做皇帝不自在,不能隨意走動,現在可是自由了,閑雲野鶴,走到哪裏也沒人管。
朱萬化無心見他,他可是閑的無聊,願意找人閑聊天。當然前提是他不忌諱見朱萬化。這麼多年了,人總是要變化的,離開了顯赫的皇帝身份,他的心境也平和的多了。他也是身居上位者,對朱萬化的了解當然強於百姓,國家能夠富強到今日的地步,全是朱萬化的功績,這是不可否認的,再多的怨恨也會慢慢的化解。
“這位可是朱先生,請借一步說話。”
說話人聲音沙啞,很蒼老,但隱約帶有公鴨嗓音。麵向著水麵的朱萬化轉過身來看到一個老者,佝僂著腰,麵帶笑容,朱萬化的三個衛士已經站在了老者的身後。想一想朱萬化已經隱約猜到他是誰了。
現在的報紙上有了刊登照片的技術,朱萬化的光輝形象誰人不知呀?所以朱由檢,曹化淳認識朱萬化並不奇怪。
朱萬化說道:“無妨。”同時揮一揮手,意思讓衛士後退。
他們走了幾步,遠離了湖岸,那老者雙膝跪地,說道:“聖憲王爺,請恕老奴無理之罪!老奴奉信王爺之名,請憲王爺過去敘話,如果憲王爺不方便,老奴回複信王爺便是了。”
朱萬化微笑著說道:“是曹公公把?前邊引路。”
算來曹化淳的年紀應該是接近七十了,曆史上再過三年他病逝於家鄉,那時他遭到了文人的誣陷,無法分辨(稱他開北京城門引闖賊入京,實際上當時曹化淳已經告老還鄉,並不在北京)。但是此時的曹化淳並沒有見到病態,說不定能更長壽呢。
在一個小亭子裏朱萬化見到了朱由檢。左右的閑人都遠遠的退到遠處,戒備著,但是沒人打攪他們,這其中,朱萬化倒是看到一個似曾相識的身影。他看的不錯,那是楊嗣昌,已經老邁了,其實他年齡在七十左右,比朱大典小了八九歲呢。難得他的忠心,還伴在舊主身邊。
此時的朱由檢整50歲,生活無憂,亦無煩惱,因此,身體強健。身穿家常便服。但是大紅的袍子繡著金線,頭戴黃絲巾,豈止是富貴?明顯就是帝王的派頭。
朱萬化比他大了七歲,今年五十七,也還不是顯老的時候,也是精神霍霍的。
郊遊偶然相遇,也不是什麼正規的場合,因此,二人拱手為禮,口稱“幸會!”就著亭子對麵坐下。
互相的打量良久,朱由檢先說話了,他說道:“聖憲王爺,我們這還是頭一次見麵吧?”
這的確是他們第一次見麵,竟然如此的隨意。
朱萬化答道:“聖信王爺,你我神交已久!殿下近來可好?”
是啊,幾十年了,他們交手過招不知道都少次了,互相間熟悉的不能在熟悉了。
“說得好啊!朕......啊不不,孤王......嗨,這是怎麼了,我......不做那把龍椅,什麼都想清楚了,也豁達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