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衝冠一怒為紅顏
今天改變了時間,可能給各位友們帶來了不便,因此暴一萬字巨章,讓大家看個爽
天津城北的小樹林裏又添了一座墳,這座墳匆匆挖成,隻有一丈方圓黃土一堆,埋著一位梟雄張獻忠生前號西營八大王,統率十萬農民起義軍,手下人才濟濟,風光無限死後不過一丈黃土,一塊木板為碑
李定國出逃得太過匆忙,金銀細軟,什麼也沒有,僅僅五百驃騎,從北京城裏浴血殺出,所以沒有錢財為張獻忠風光大葬何況在這亂世,風光大葬也未必是什麼好事,說不定轉眼之間此地易主,風光的大墳就會被盜墓者掘開,反倒是這種土丘能使死者入土為安
鄭曉路默默地為張獻忠上了一柱香,自己穿來這個時空之後,有兩大假想敵,一個是張獻忠,一個是清兵,沒想到張獻忠就這麼去了,至始至終沒有和自己動過刀兵反倒是許多莫名其妙的敵人,在莫名其妙的時間和莫名其妙的地點與自己大打出手
李定國在張獻忠的墳前恭敬地磕了幾個響頭,然後轉身對著鄭曉路道:“閻王大人,若蒙不棄,請讓末將效命於帳下”
汗史的明末第一巨星李定國,居然要投入自己軍?鄭曉路奇道:“你投我做什麼?”
“誓殺李自成”李定國一揖到地,長聲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就在這時,一個傳令兵飛奔而來,遠遠地大聲叫道:“閻王大人,有緊急軍情”
那傳令兵滾倒在鄭曉路麵前,急道:“山海關總兵吳三桂來信,他已決定聽從閻王大人的勸戒,向李自成投降,但是……李自成殺了他的信使,不肯受降並且已經開始調集重兵準備攻打山海關吳三桂左思右想,決定向滿清投降……”
“什麼?”鄭曉路大驚,李自成已經瘋到這個地步了?幾萬關寧鐵騎投降都不要?是李自成瘋了,還是我瘋了?
時間倒退回數日之前
且說秦良玉護著吳襄和陳圓圓到了山海關之後,吳襄把兒子叫來一陣訓話,然後命令他向李自成投降,以保證國家動蕩早一天結束
吳三桂以“孝聞九邊”聞名於世,自然不敢違抗吳襄的命令,立即修一封,遣了一名機靈的使者,攜帶著他的降向著北京城而來
這使者一陣急奔,隻用了幾日就到了北京城的外圍隻見前方樹林裏一隊闖軍的士兵正在巡邏,使者大喜,趕緊靠上前去,抱拳道:“小的是山海關吳將軍派來的信使,有重要信件奉送給闖王,還請兄弟們通傳一聲”
“吳三桂的信使?”那巡邏的闖軍小頭目奇道:“你送的什麼信來?咱們闖王忙得很,沒時間看些沒用的信件”
信使趕緊道:“這是很重要的信件,是我家吳將軍向闖王投降的信,闖王一定會很樂意看的”
巡邏小頭目聽說是受降信,雙目閃過一絲狠厲的光芒,他低聲笑道:“原來如此,好那闖王看過這封信之後,咱們兩人就是戰友了,來,咱們先親近親近”他靠向信使,伸手拍了拍信使的肩膀,以示親近
那信使毫不提防,卻見巡邏小頭目突然伸手拔出腰間的長劍,“噗”地一聲插入了信使的心窩
“你……為何殺我?”信使仰天而倒,雙目滿是不可置信之色
小頭目嘿嘿一笑,在他耳邊輕聲道:“好叫你做個明白鬼,爺的名字叫王好賢,山東聞香教少教主吳三桂和李自成怎麼能湊一塊兒呢?他們必須打,打得越激烈卻好,我聞香教才有機會漁翁得利”
王好賢說完又是一劍,將信使捅死在地他抬起頭來,伸手招過一個化裝成闖軍士兵的聞香教眾,森然道:“去拿紙筆來,爺要重寫一封挑戰給李自成,哈哈哈”
半日之後,“吳三桂的挑戰”送到了李自成的案前,這封挑戰寫得十分下流,把李自成的祖宗十八代全部罵了一個遍把李自成的爹罵成*公,把李自成的母親罵成了ji女,把李自成本人稱為咋種,並且嘲笑他腎虧、不舉、早泄,說他的幾個老婆全被自己上過……幾乎把世界上所有罵人難聽的話全部搬進了信裏
李自成黑著臉看完了信,大手一揮道:“傳令三軍,備戰,準備討伐吳三桂”
在遙遠的東北方向,有一座叫做盛京的城市早已經進入了全麵備戰狀態
盛京乃是後金清都城,即今遼寧省沈陽市明洪武二十年87年,明廷曾在此置沈陽衛,屬遼東都指揮使司管轄天命六年6年三月,努爾哈赤占沈陽四月,由興京遷都遼陽,是為東京
此時在盛京的皇宮們,滿族的名臣大將也齊聚一堂
有清朝開國宰輔、臣領袖之稱的範程正在金殿之上侃侃而談:“我觀李自成此人,有武勇,有謀略,卻不夠仁善,能奪天下,卻未必能坐天下”
金殿上,皇太極病泱泱地躺在龍椅上,無力說話,攝政王多爾袞問道:“範卿,你的意思是?”
範程笑道:“李自成肆意刑訊拷問明朝大臣、強行向在京官僚商人追贓、貪圖子女玉帛、縱兵燒殺搶掠……此乃失了民心又襲殺羅汝才、張獻忠,裹脅他們的幾十萬軍隊歸於自己軍,是為失了軍心他既失民心、又失軍心,此時正好一戰破之,則大明天下,盡入我滿清的囊”
多爾袞一聽此話,頗為意動
範程見多爾袞意動,又道:“我國上下同心,兵甲選練,聲罪以臨之,釁其士夫,拯其黎庶,兵以義動,何功不成?”
頓了頓,範程接著道:“隻要我們一改以往屠殺掠奪的策略,而以協助明廷剿匪的名義出兵,打敗李自成之後乘勢奪取北京城,然後徐圖江南,則大事定矣”
多爾袞早有吞並原的野心,此時被範程鼓動,心念大動,他大聲令道:“傳我命令,全國總動員,所有能調動的兵馬全部調動,咱們入關去”
多爾袞一聲令下,整個清國都震動了起來,早已磨刀霍霍的清軍立即開始集結
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兵很快就集結完成每旗約75oo人,八旗一共就是六萬多人
又有蒙古兵左右營為左右翼兵、朝鮮兵、以及隨征子弟,奴仆,孔有德的天佑兵、尚可喜的天助兵……
攝政王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率師經略原全軍始至合十四萬騎
此時的多爾袞並沒有打算從山海關入主原,因為山海關的吳三桂實在是個狠角色多爾袞命令全軍繞過山海關,從西協和協即今北京市北麵及其附近的長城入關,從北麵攻向北京城
“爹,我向李自成出信使投降,沒想到李自成殺了我的信使,並且二話不說,開始整軍,看樣子非要殺了我才肯善罷幹休……”吳三桂站在吳襄的麵前,不無鬱悶地道:“爹,現在孩兒該怎麼辦?”
吳襄沉吟了良久,歎道:“不如……向天津的閻王求助?”
吳三桂沉呤半天,才道:“這是父親大人的命令?還是……隻是商量?”
吳襄搖了搖頭道:“值此關鍵時刻,一個選擇也許就是千萬條人命,為父不能獨斷你且說說你的想法”
吳三桂思慮再三,歎道:“閻王軍的基業全在四川,這東北之地哪有他插手的餘地,若是咱們向閻王求助,難道他就能西抗李自成,東擋滿清八旗?終究會被兩股巨力圍困在間,左右受敵,死無葬身之地孩兒想……不如開關向滿清投降,以敵李自成”
吳襄臉上變色,驚道:“如此豈非變成漢奸?”他正欲勸說,突然想起,閻王曾對他說過,吳三桂若寫信向清兵投降,清兵會拒絕他一次
他忍不住心一動,想道,不知道閻王說的是不是真的,要不我就讓兒子試一試,反正試一下也沒什麼壞處
吳襄一把抓住吳三桂的手,急道:“我兒,為父不欲你做漢奸你需依為父一句話,為父就許你寫出這封投降信”
吳三桂正色道:“父親大人請講”
“若是你這封信被拒絕,咱們就去向閻王大人求援”吳襄認真地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能不做漢奸,盡量不要做”
吳三桂應命,遂寫了一封“乞師信”,信向滿清投降,並且乞求滿清派兵入關“滅賊”,並揚言願打開山海關,恭迎清兵入關
信使帶著這封信向盛京而去,然而還沒到盛京,隻到了翁後今遼寧阜就碰上了滿清的大軍,隻見十四萬騎兵威風凜凜,旌旗連天,鋪天蓋地信使不敢怠慢,趕緊將信件送入了多爾袞的軍帳
果然如曆史記載的一模一樣,多爾袞看了信,心念一轉,想道:“此時受降,恐吳三桂還有異心我不如假裝不受他的降,讓他和李自成打得精疲力竭之時再接受他,一來可以坐收漁翁之利,二來可以使吳三桂死心塌地為我所用”
多爾袞想到這裏,大手一揮,命令手下將信使趕出營去,乞師信也被多爾袞撕成粉末,他向信使笑道:“你家大帥假意投降,我不能受若他真有意投降,就讓他來我軍,剃稱臣,否則我就不能要他”
信使被多爾袞羞辱了一番,隻好將實情回報吳三桂
山海關吳三桂府裏,得到回報的吳三桂陷入了深思之
此時李自成不受他降,滿清也不受他降,這讓人情何以堪?難道真的投靠閻王軍?
“父親大人,我派出的探子從天津回來了,閻王軍確實有一部趕到了天津城但是據探子報告,這一部人馬不過兩萬之數”吳三桂歎道:“就算這兩萬閻王軍加上我的四萬關寧鐵騎,再加上三萬鄉勇,這些人馬也絕不可能左右抗衡李自成和清兵,終究是個必死之局”
吳襄道:“孩兒啊,若是投了閻王軍,咱們至不濟也可以通過漕河逃向江南,還是有一條生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