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路了私心,派人在漕運碼頭上大搞宣傳,內容大抵上是四川好川富川生活不用愁,吃得飽,穿得暖,沒有戰亂……
這些宣傳取得了相當的成果,劉柒命令一部分漕船從天津直駛四川重慶的朝天門碼頭,這些漕船很快就被難民們擠滿,他們懷著在亂世中尋找桃花源的心態,向著四川而去
對於鄭曉路來說,京城附近的難民們其實是很富裕的,畢竟是天下腳下,這些難民中許多是富商大賈、士紳貴族這些人雖然現在在逃難,但他們攜帶的大量金銀細軟如果能流入四川,絕對可以讓四川的經濟上一層樓
再加上京城的百姓素質普遍不錯,這些人湧入四川也可以給四川的文化氣氛再拔高一截
當時的中國其實並不愁沒有土地,主要是愁人口不夠明朝時候的中國,總人口大約也就七八千萬的樣子,還不到後世中國人口的十五分之一這麼一點點人口散步在廣大的中國土地上,人力資源顯得尤其可貴
鄭曉路抓住這麼一個機會可以給四川增加人口,當然大樂,他以閻王軍的軍紀為榜樣,給難民們塑造了一個四川軍民一家親的形象,再大肆宣傳四川好,願意去往四川的人一天比一天多
鄭曉路知道自己不久就要動攻取江南的戰役,因此又向難民們宣傳說江南很快也要陷入戰火,去江南不如去四川,這個宣傳效果奇好,許多原本想去江南的難民,也拖兒帶女向著四川前進
天津漕運碼頭上糧船往來不息,漕幫運來糧食,運回人口,忙得團團轉
鄭曉路知道天津城距離北京極近,李自成很有可能派出大軍來攻占天津在後世的史中,並沒有李自成占領天津的記載,天津是自己向李自成投降的但天津投降之後短短幾十天,滿清又入關了,天津隨後落入滿清手裏,李自成至始至終沒到天津來玩過
不過曆史已經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李自成是否會來天津,也成了一個異數,自己千萬要心才是,最理想的態勢就是李自成根本不知道天津是落在了自己手裏讓他還以為天津在前明官員手裏,那就最好了
鄭曉路派了一個閻王軍校官,穿上明廷的官服,讓他去北京向李自成遞交投降,讓李自成誤以為天津還在前明官員手上同時撤下了江百濤插上的五星紅旗,以免暴露
天津的位置十分理想,東北可至山海關,西北可至北京城,進可攻,退可借大海而遁,如果利用得益,完全有可能成就一番事業
這天鄭曉路正在城頭上巡視,苦苦思索著接下來自己該怎麼辦,突然見西北方黃沙滾滾,一隻驃騎自北京方向而來
這隻驃騎隻有四五百人,全都風塵樸樸,身上帶血,衣甲破碎,顯然來得十分倉促為一將,手綽長槍,飛馬到城下,大呼道:“開城門,我等也是難民,要乘漕船去南方避難”
嘿,你們是難民個屁,哪裏來的敗軍也來假裝難民,鄭曉路站在城頭上仔細向下一看,咦?為這一將居然是以前有過一麵之緣的將李定國
鄭曉路大奇,李定國跑我這裏來做什麼?張獻忠不是帶著四將軍混在李自成軍中嗎?
鄭曉路趴到城門上,大聲道:“李定國你來我天津城所欲何為?”
李定國並不認識鄭曉路,聽他叫出了自己的名字,大感奇怪,他仰頭道:“我等是敗兵,現欲借漕船南下,不是來攻打城池的”
鄭曉路冷笑一聲道:“你這裏四五百驃騎,隻是前哨,混進城來,後麵再輔以大軍裏應外合,想攻我天津城……我天津城已向北京遞交了降,請你回去告訴闖王,不要再派兵來打了,若是有意受降,我等自然開城迎接”
兩人拉拉扯扯了半天的廢話,就是一個開不開城的問題
最後李定國終於扯煩了,他跳下跳馬,將長槍向旁邊一扔,歎道:“我等空手進城,隻求尋個郎中,乘坐漕船南下,這樣總可以了?”
鄭曉路對旁邊的閻王軍士兵使了個眼色,城頭上的士兵為了偽裝,都是穿的明軍衣服,此時把從明軍那裏繳獲的鳥銃、三眼神銃、迅雷銃這一類的明軍裝備擺放在城門洞兩邊,放得密密麻麻的,才打開城門,放了李定國一行人入城
李定國等人空手入城,閻王軍立即接收了城外的軍馬和武器隻見李定國帶這隻騎兵人人帶傷,沒有一個身上是完整的,士兵們抬著一個擔架,擔架上放著一條大漢,這漢子胸前中了一劍,此時已是出氣多,入氣少,眼看就要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