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我們都來布局(1 / 3)

第七章我們都來布局

端午結束啦,我回來了,大家久等了,今天直接奉出一萬字巨型大章,大家看著玩兒

秦良玉和鄭曉路等人剛剛撤走,闖字大旗就到了東直門邊就到

闖軍分來了十萬大軍,將東直門附近圍了個水泄不通,這才知道秦良玉曾經來了,又走了,似乎救走了什麼人,如果闖王知道秦良玉救走的是川閻王,不知道會不會連續幾十天睡不著覺

卻說秦良玉與鄭曉路一起,回撤向山海關走到半路上,算是安全了,鄭曉路卻遲疑了起來,就這麼一頭鑽進山海關去?敵友未明,說不定自己吃個飯,帳下就衝出三百刀斧手來看來山海關還是不去的好

他微微一思索,看到那邊秦良玉正與馬祥雲說著話,一老一小都是淚眼汪汪的趁機叫住陳圓圓和吳襄,歎道:“吳老先生,我有一事相求”

吳襄一見救了自己的人話,自然趕緊回禮道:“義士但說無妨”

鄭曉路長歎了一聲,認認真真地道:“如今闖軍已經進入了京城,明廷算是沒了我希望你們能去山海關勸勸吳三桂將軍,請他一切以大局為重這種時候務必要先抵抗外侮,希望他能向李自成投降,以保山海關不失”鄭曉路的打算其實很簡單,就算吳三桂降了李自成,對自己來說也沒什麼危害管你李自成的賊兵還是吳三桂的鐵騎,我隻要在四川慢慢種田,弄出足夠多的來複槍兵,根本就不怕你們

但若吳三桂和李自成叫板,又被清兵所乘,那就麻煩大了,曆史很有可能重演,那就成了最壞的情況所以吳三桂現在投降李自成應該是對國家和民族最好的方案

鄭曉路原本的打算是叫吳襄和陳圓圓一起去勸,沒想到陳圓圓現在根本沒嫁進吳家的門,這麼說來,根本就不可能有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生了因此隻叫了吳襄過來,就沒理會旁邊的陳圓圓

吳襄的表情也不知道是悲還是怒,他聽了這段話,長歎一聲道:“可是……我吳家原有三十四口人,現如今不過十人還活著,全都是拜闖賊所致……要我兒投降李自成,這……怎麼咽得下這口氣”

旁邊的陳圓圓也道:“大王,您要吳老爺去勸吳將軍歸降於李自成……這於你又有什麼好處?妾身實在想不明白,為什麼您要冒著身命危險,跑來這樣摻和一下?”

鄭曉路想了想,還真是這樣,我就像了神經病一樣跑過大半個國,就為了來使盡手段阻止吳三桂開關投清這個舉動如果不是洞悉曆史的人,絕對看不懂,因為吳三桂接下來會做什麼決定,根本就不是所有人能猜到的

就連李自成,現在也根本沒有想到清兵會入關直到真正生山海關大戰時,李自成也沒有做好迎擊清兵的準備,他壓根沒想到事情會像這樣展於是山海關大戰暴,李自成提著十萬精銳與吳三桂的五萬精銳和三萬鄉勇對陣,當兩方筋疲力盡時,清兵突然出現,將李自成的精銳一口吃光,直接導致李自成的大軍徹底崩潰,後來就沒了打贏清兵的希望

要怎麼說明呢?鄭曉路冥思苦想,不論怎麼說,吳襄和陳圓圓也絕不可能相信自己能洞悉未來

他心突然一動,想起一件事來清兵在入關之前,吳三桂曾經派信使向清兵求助,但是當時清廷裝B,假裝不同意吳三桂的歸降,非要到吳三桂抗不住李自成時才接受他的投降這件事說不定可以利用一下

如果吳三桂本來就想向李自成投降,那根本不需要吳襄去勸若吳三桂並沒有向李自成投降的意思,那他一定會寫出這封信,隻是吳襄與陳圓圓已被自己救出,吳三桂寫的信一定會用別的理由,但總之這封信是會有的

他想好了說詞,對著吳襄和陳圓圓抱拳道:“我有一事,可說與吳老先生和陳姑娘耳,切莫再讓第四人聽到”

“請講”

“其實我得到密探的報告,說吳將軍心早有降清之意,不久他就會寫一封信給清廷向他們乞師對付李自成”鄭曉路歎道:“吳老先去去了山海關之後,觀吳將軍的言行,就可知道我所言非虛如果到了那個時候,希望你能拚命力勸,讓吳將軍歸降於李自成,以免給了清人可乘之機若你力勸不成功,吳將軍一意孤行要寫出那封信,你們可以告訴他,清人必定會拒絕他的乞師信,因為清人壓根沒有想過接受他的投降,隻想把他趕盡殺絕”

鄭曉路仔細想了想,又道:“若他向清兵乞師不成,又實在是不願意歸降於李自成請他派個人來天津,我有別外的路可以指給他走”

“另外的路?”吳襄大奇,他雖然退休在家,天下大勢好歹是知道一些的,到這個地步,哪裏還有別的路可走?

鄭曉路突然莞爾一笑,道:“在下就是川閻王軍的領,鄭小路”

聽了這話,吳襄隻覺得一陣脊梁冷:“你是?你是閻王?”

旁邊的陳圓圓歎道:“吳老爺,他確實是閻王……妾身在南京就見過他一次了”

吳襄一陣愕然,過了良久才歎道:“果然還有另外的路,那就是投降於閻王?降闖王、降閻王……又有多大的差別?”

“有差別,差別非常大”鄭曉路淡定地道:“如果降我,我願盡一切的努力,將清兵阻擋在關外,在這個大前提下,我可以付出一切條件”

鄭曉路頓了頓又道:“但是……我在東北這裏的實力見不得人,拿不上台麵如果他降了我,局勢也許會展得非常困難,所以……吳老先生,我希望你們不要急著勸他歸降於閻王軍先勸他歸降於李自成,這才是最符合漢族人利益的事情若他與李自成通力合作,對國家最為有利就到”

吳襄白了鄭曉路一眼,冷然道:“這麼說來,閻王大人還是一心為國了?就沒半點吞並我孩兒的意思在裏麵?”

鄭曉路一聲苦笑:“我吞他做什麼,若你有機會去到四川,就知道幾萬關寧鐵騎,我還真沒興趣非要吞掉吳老先生,你就信我一回,若是吳三桂向清兵乞師,一定會失敗那時他若還是不想加入闖軍,就來天津找我到時我拚著想破腦袋,也要想一個好辦法出來”

吳三桂究竟是不是好人,究竟值不值得收入閻王軍,鄭曉路沒有答案據史說,吳三桂這人反複無常,壞得不能再壞但也有許多曆史學家在努力為吳三桂平反

鄭曉路不知道這個人是不是真的漢奸胚子,但有一點鄭曉路是可以肯定的: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有很多人其實不是壞人,他隻是在一個關鍵的時候,做了一個讓自己身敗名裂的決定,結果一輩子都隻有一條道走到黑

假如,嶽不群沒有碰上林平之,他說不定至死都是君子

假如,嶽飛不接十二道金牌回京受死,而是在外獨立,說不定就變成史的大惡棍

假如,柳下惠在被美人坐懷時亂了一下,那他很有可能變成大yin賊

……

好人的壞人的分界,沒有那麼明顯,在關鍵的決擇時,你拉他一把,或者推他一下,所產生的結果就會完全不同說不定,吳三桂這個人還有救呢?那自己未嚐不可以利用他手裏的數萬軍隊,在山海關好好地籌謀一番

鄭曉路想了一會兒,又對著陳圓圓道:“陳姑娘,我們本以為你已經嫁給了吳三桂,想將你一起送回山海關,既然你還是自由之身我不妨勸你一句,這天下之大,何處不可去,山海關馬上就要陷入烽煙戰火,不是你一個弱質女子該待的地方你不妨隨了我們去天津,然後找一艘漕船,回江南煙花世界裏去”

陳圓圓聽了這話,有短暫的走神,她長歎了一聲道:“妾身乃是個禍水,走到哪裏都不得安寧,其實江南與山海關,又有什麼差別?”

她以目視鄭曉路,緩緩道:“拜閻王大人之賜,我在江南唯一的依憑熊家,已經敗落熊燦大老爺在一年多前被皇上砍了頭熊家被抄沒了家產,舉家流放到閩南邊境熊二爺……現在也不知道過得怎麼樣了”

鄭曉路心一動,原來江南總督最終落了個這樣的結果,自己忙著打洋人,倒是不知道了

陳圓圓道:“這世間真心對我,唯有熊二爺一人,他不論說什麼,妾身都從不懷疑既然他將我托付給吳三桂將軍,妾身便打算這一輩子都苟全性命於吳家的翼護之下若是山海關真的沒了,妾身便在那裏死了也算幹淨”

汗,鄭曉路聽了個滿頭大汗,曆史繞來繞去,總是要把某些事情繞得和它想要的方向一樣,這陳圓圓明明脫離了苦海,成了自由之身,怎麼還是想要回到吳三桂身邊去?難不成我真的改變不了?

鄭曉路感覺自己的心一陣碰碰狂跳,我要不要強行命人把她綁進漕船,拉回江南或者四川去?若是這樣惡搞,曆史究竟又要用什麼辦法再把她變回來?可以肯定的是,陳圓圓一定會在這一段曆史上揮重要的作用,可是……事已至此,究竟她還鬧得出來什麼妖蛾子?

鄭曉路仿佛看到一隻名字叫“曆史”的怪獸,在天空張牙舞爪,嘲笑著鄭曉路的不自量力

思考再三,鄭曉路還是歎了一口氣,放棄了惡意去撩撥曆史的想法,且不說陳圓圓已經不是吳三桂的小妾,也不說陳圓圓已經逃出了北京,根本不可能被李自成再搶去了就說自己的為人,自己的良心,也過不了“強搶民女”這一關

這時秦良玉也和馬祥雲交談完畢,她知道了石柱現在很好,土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再加上明廷已經沒了,皇上也死了她對鄭曉路的態度就好了許多,居然肯用眼角瞥鄭曉路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