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卻隻有兩千人報名。這也讓趙成意識到了,這時的老百姓對田地的依賴程度有多高。
而且趙成發現:兩千人裏麵,女的還不到二十人。基本就沒有女人來報名!
後來他想了想,可能看得懂榜文的女的,本來就多不到哪裏去。這個時候男的讀書的都不多,更何況女的呢?
結果趙成對來報名的女的,給予了免試全部招收的待遇。
而那些男的,趙成則安排考了德、體、術三科。
德和體大家都知道,而術就是算術,很簡單的加減乘除。
趙成親自負責監考,得出成績後,他讓人送來了前十名的成績單。
成績每科滿分一百分,然後拿總分來排名。
一看到單子,趙成興奮了半天。
因為上麵赫然寫著“第一名張頜,第二名趙雲”!
趙成從見到劉備以後,就一直想著要看看其他三國裏的名人到底是什麼樣子。
結果沒想到,他的一個招賢榜文,就收了兩個名將。
他趕緊去查趙雲和張頜的資料,結果發現這兩個本來就是冀州人,而且張頜早就已經在他的軍隊裏了。
趙成看了資料,發現張頜已經二十來歲了,趙雲才十七、八。
他覺得張頜可以安排一些官職,但是趙雲還是繼續練練。
因為趙成覺得,趙雲雖然也是名將,但是現在才十多歲。
不能一開始就重用他,因為人的才能是不斷積累增長的,他厲害,並不等於是他一直都厲害,而是有過曆練之後才厲害的。
趙成擔心如果一開始就把趙雲放在關鍵位置,也許會弄巧成拙!
所以他決定還是等多了解了解趙雲以後,再做打算。
通過這次考核,趙成還發現了很多人的術科都差得很。連加減都算不來,更別說乘除了。
趙雲和張頜德科和體科都得分很高,但是術科一個六十,一個七十,勉強而已。
這也讓趙成更堅定了開辦學校的決心!
而且他覺得,這樣一來,那十多個女的,也算是有了更好的安排!
如果能找人教會她們算術,再專門對她們進行教師的培訓,那趙成開辦學校的想法,就能更快實現了。
不過在這之前,趙成還有一個大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怎麼樣讓地主們同意他的減租安排?
趙成要想辦法把他們少收的租,給他們補上!
在一開始和劉華談的時候,趙成就想到了畜牧業和商業,還有他的製造業!
他認為地主手裏的資源很多,並沒用完全利用起來,他們隻靠收田租,但是他們的領地裏還空著許多的荒地。
而且現在糧食產量並不太高,老百姓家裏如果沒有男性勞動力,根本不可能養活兩三個人。
那些戰後剩下的孤兒寡母,隻能靠手工業來維持生計,如果地主能開辦一些簡單的手工作坊,不但能讓地主收益,老百姓也收益。
所以趙成讓劉華頒布了鼓勵地主開設作坊的文書,在巧匠館的協助下,他們可以製作許多實用的工具,然後賣到其他地方去。
而這些所得,官府不再征稅。
而且水利工程也鼓勵地主去承建,隻要保證質量和進度,可以適當的多給他們一些銀兩。
這樣一來不但地主們同意了趙成他們的減田租政策,還把整個冀州弄得充滿了經濟建設的味道。
手工業和商業,也開始在冀州的幾個大城市裏慢慢多了起來。
不過不管怎麼樣,農業在這個時代的地位是不會動搖的,一邊興修水利,趙成還一邊設立了農技館,與巧匠館一起研究能夠提升糧食產量的品種和耕作方式。
這一切都才剛剛開始,什麼成效都還看不出來。不過趙成卻是滿懷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