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巧編製十人練兵(2 / 3)

“好!有何難處盡管說來,老夫一定全力協助!”劉華非常高興。

其實也沒太大難處,一是不想對劉華隱瞞,二是需要工匠和鐵。真要做大炮,普通的鐵肯定不行,搞不好炸不到敵人而在自己人麵前就爆開了。

一定要好鐵,千錘百煉,能耐高溫高壓的精鐵。

現在批量生產是不可能的,因為沒那麼多人力物力,而且就算能造出那麼多大炮,暫時也提供不了足夠的火藥。所以隻要先弄出幾門架在城門上就好了。

等劉華他們走了以後,趙成又和韓衝商量了具體大炮的鑄造要求,而且設計了架在輪子上可以移動的大炮。

為了讓韓衝深刻理解製造大炮該注意的問題,趙成向他傳授了許多物理,數學,和化學的知識。

趙成說過雖然他沒文化,但是很聰明,比如趙成和他解釋為什麼大炮一定要可以調整炮口的高低。

本來如果用拋物線的知識非常簡單的,但是趙成隻能這樣說:“因為假如我們一直用相同量的火藥,和相同重量的鐵彈,那調整炮口高度就可以打到不同的距離。”

“隻要實驗幾次,我們就能確定多少高度能打到哪個位置。這樣敵人移動我們也能打到。”

韓衝一聽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還提議不但要可以調整高低,還要能夠調整左右!

趙成聽了之後隻能感歎:“孺子真TMD可教啊!”

就是在趙成教韓衝還需要考慮空氣阻力和其他因素的時候,趙成萌生了開辦學校的想法!

假如這些人都能擁有我們九年義務教育的知識水平,那社會會進步得更快!

不過這事還要從長計議,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做到的。

一邊教韓衝學習知識,趙成也一邊學習著他們的知識,從《論語》到《孟子》再到《春秋》和《離騷》他都努力在看,雖然看得很慢,但是有劉婉的幫助,他還是有些長進的。

練了一個月的兵,趙成開始覺得他們操練的方法太死板了。

想了一晚上之後,趙成製定了新的訓練方法!

現在他們的士兵有五個兵種:弓兵,槍兵,刀兵,騎兵,盾兵。有的還有車兵,不過巨鹿城裏沒有。

弓兵訓練就是整天練臂力,練靶子,死靶換活靶,活靶換死靶這樣子;

槍兵就練拒馬槍,衝刺,對打;

刀兵就隻有練劈砍,練格擋;

騎兵自然就是整天騎馬,馭馬能力的高低決定了騎兵作戰能力的高低;

盾兵就練些幾個人一起的防禦陣,還有衝城時的盾陣,幾個人拿著盾牌翻牆,一翻就半天。

從他們的作戰方式來看,兵種特點大概是這樣:弓兵可以克製盾兵之外所有兵種,但是距離一近,就淪為魚肉了。

槍兵可以很好的克製騎兵,因為可以搭拒馬槍,而且用槍殺馬又安全又致命,但是近距離的時候槍就施展不開了,基本是拚不過刀兵的。

刀兵適合混戰,兩軍衝到了一起的時候,隻能短兵相接,刀兵的長處就展現出來了。

騎兵比較強悍,有馬的力量,有人的智慧,衝殺的時候人殺的人可能還沒馬踩死的多。

槍兵雖然能克製騎兵,但是如果有一隊數量可觀的騎兵,那簡直所向披靡!誰都擋不住!短處就是你必須要養馬!要不你騎什麼?

盾兵就屬於配合型的兵種了,不但能防禦箭矢還能碾壓刀兵,前盾後槍的配合也是對付騎兵的好辦法。不過騎兵能一下跳翻盾陣,到時候馬都踩死一片!

一般征兵的時候臂力好的當弓兵,腳力好的當盾兵,自己有馬的當騎兵,剩下愛拿槍的當槍兵,愛拿刀的當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