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倫的秘密01(1 / 1)

坦途仍需多豪邁

——為《中倫的秘密》一書作序

從事法律工作多年,中國律師業的發展一直是我所關注的,而對中倫律師事務所的關注尤其特別,這是因為我有幾個很喜歡並且很看好的學生在這家律師事務所工作。20年來,中倫從十幾個人的小律所發展成為今天在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律師事務所之一,期間有很多大的事件我都有所了解,但當我看到這本書時,還是感觸頗深:原來我所知道的更多是結果,而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中倫發展的很多細節,看到了中倫律師的夢想、思考,以及他們在每個發展階段所麵對的困惑和在困惑中的奮力前行。這一切,比那些光鮮的結果更具震撼力,也更為動人。

律師業的發展、律師群體的命運,在很大程度上受製於法治的沉浮。在法治凋零、律令廢弛的年代,律師或沒有容身之處,或僅僅是樣板擺設。反而言之,律師業有發展空間、律師能夠發揮作用的時候,也正是法令不斷健全、法治走向昌明的時代。這正如幾年前我在《律師興則國家興》一文中所寫:“律師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真是又熟悉又陌生的名稱,50年內一半熟悉,一半陌生。在建國50年中,一個職業遭到曆史這樣截然不同的評價,律師可以說是最有代表性的。”

然而那些時勢紛紜、動蕩迭起的嚴冬終究過去了,中國律師業在改革開放後迎來了發展的春天。1978年首議改革,乃有律師業重建和律師事務所初生;1992年小平同誌南方講話再提改革,合夥製律師事務所應運而生。中倫律師事務所正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合夥製律師事務所對中國律師來說,同樣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而如何管理一家律師事務所,使其能夠健康地發展,是所有律師從業人員麵對的一個課題。在中國快速發展、機製不夠健全的特殊環境下,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沿用,中國律師麵對著很多前所未有的糾結和困惑。本書對中倫20年發展曆程所做的回顧與總結,不僅可供中倫自身今後的發展借鑒,而且對整個律師業的發展也是一份極具積極意義的寶貴經驗。

這本書是中倫20年的創業史,再現了中倫20年來從“手工作坊”到“法律工廠”的發展曆程,也是中國律師群體20年來為市場經濟進程所做努力的一個縮影。

本書與讀者們分享了中倫成長道路上的酸甜苦辣。讀者們可以看到,無論順風順水,還是曲折低回,中倫的律師始終持之以恒地服務於市場一線,保持創新和危機意識,以經年累月的執業活動,維護個體的權益,追求公正的實現,推動規則的完善。這群具有共同誌向的法律人聚集在一起,在順境中把握時機,在逆境中求變求新,推動了中倫的一步步發展,推動了市場規則的一點點完善。

20年後的今天,中倫成為成功的法律服務機構。這一成績,受益於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速增長的30年,更為重要的因素是:這是一批專業精湛、富於進取的法律精英人才,他們始終保持著敏銳、進取、創新和危機意識。我想這應該就是中倫的“秘密”。

在耄耋之年,看到自己的學生、同行所做出的成績,我深感慰藉。中倫20周年將近,在本書問世之際,我欣然提筆,以此為序,謹推薦於讀者。

中國政法大學原校長、終身教授,著名法學家

2013年5月中倫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