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不在江河湖泊釣魚。
江河湖泊等自然水域既是魚蝦的棲身之地,又是水鳥覓食之所,特別是作為水陸交彙之處的“濕地”,更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場所。作為地球食物鏈的一個個環節,鳥吃魚、魚吃草……物種之間有著自身的能量流動、信息傳遞、物質循環。過去,人口稀少,以打魚為生是正常的,但現在人口暴漲,如果再向江河投下天羅地網,則會輕易地將自然界的魚蝦捕絕釣光,而且,人們許多時候釣魚並非生計所需,而是僅為娛樂,為此,請喜釣者去養魚池,那裏有人工培育的魚專供垂釣,不會耗竭,也不致影響自然水域的生態平衡。江河是水鳥,特別是一些鶴、鷸、鷺等大型涉禽賴以為生的區域,你的垂釣結果可能使水烏們無食可覓,並進而割斷水生食物鏈。北京麋鹿苑內有幾塊水域由於禁止釣魚,因此鷺烏翔集、野鴨戲水、一派生機,遊人每見此情此景,無不心曠神怡。
8.不製作、購買動物標本。
標本采集製作是從歐洲文藝複興時期興盛起來的一種認識生物、鑒別物種的手段,在生物學的研究、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許多學生在野外實習時隨意大量捕鳥、扣蝶,對研究對象構成了破壞。在自然環境完好、少數研究者隻為研究目的采集標本時,采集標本對認識自然有益,也構不成對自然的破壞。如今,自然平衡已相當脆弱,大自然成了需要人類保護的對象,再隨意采集標本,自然界就會難以承受。要知道,標本製作僅是認識自然的一種手段,而非目的。既然來到野外,就應當就地識別或拍照,看標本遠不如看活體效果好。另外,一些商人以賺錢為目的,希望每個學校都建標本室,以做其標本生意。把活的弄成死的,使無價之寶變成有價之貨,這對野生動物又是一種災難。一些大博物館、動物園有製作的栩栩如生的標本,應鼓勵大家盡可能到這些地方去觀摩,而不鼓勵自己去采集、製作和購買標本。
9.不買動物放生。
捕殺販賣野生動物是暴殄天物的作孽之舉,但買動物放生就算普渡眾生了嗎?不是。一些好心人常在市場上買動物放生,以為救助了動物,卻被動物販子利用,使其更加變本加厲地不斷將自然界中本來自由的動物推向市場,大賺其錢。買贖放生者不了解這些動物的來源和該去之處,找個地方一放了之,任其自生自滅,這便出現了“好心辦壞事”的結果。購買野生動物既違法,又變相鼓勵了動物販子去捕捉動物,使動物在原來適宜生存之地妻離子散,又被天各一方地放到陌生之地,無食物、無棲所、無伴侶,或被天敵吃掉,或饑寒而死。這便是隨便買動物放生的惡果。一些長期人工飼養或非本地土生土長的動物更不宜貿然放生,這會加速被放生動物的死亡,或給本地的生態環境帶來危害,如傳播疾病、造成生態失衡等。看到有人販賣野生動物應及時舉報,設法製止,若需放生,應先進行科學論證,考察放生地的生存條件、天敵及生態容納程度。最終不去幹擾動物,才是真正的普渡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