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醫學家一直忠告,野生動物可能攜帶有害物質,但是這仍然不會妨礙人們對其口福的鍥而不舍的追求。更有“高貴”人士,為顯示自己的品味和地位,以吃珍稀動物為榮。然而相關實驗已經證實,一些流行疾病的爆發與人類捕殺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不無瓜葛,當人們為滿足口腹之欲時,病毒的魔瓶也被一次次打開。如今,不知道有多少動物種類在人類的牙齒下瀕危甚至滅絕,自然科學家估計,每天都有數十個物種滅絕,這種進程因人類的活動而大大加快。
物種間是緊密的相互作用著的.例如“食物鏈”,又造成了物種進一步的減少。曆史已經告訴人們,在18和19世紀,毛皮交易商為了取得海獺的獺皮,在太平洋中大量捕殺海獺。於是,海獺的主要食物——海膽大量繁殖,海藻急劇下降,而海藻則是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主要食物,於是又導致了魚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產量的減少,最終的後果是漁民生活的進一步窘迫。
範·威芬曾說:“一個社會的文明水平,決定於人們對待生命的態度以及生命被尊重的程度。”對於人類來說,不光要清醒地知道人類自身在大自然麵前的脆弱與渺小,將心比心,也應該更加珍愛我們身邊的生物,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保護野生動物的意義
看著鳥兒在天空中飛翔,看著魚兒在水中遨遊。也許你會認為世界上的動物很多吧!但你是否知道,根據生物學家估計,幾千年來被人類捕殺以致絕種的動物至少有數百種以上。如此一來,世界上的動物種類就會越來越少,如果我們不能夠及時挽救的話,那麼將來世界上的動物就隻有我們人類自己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由於人類的活動和自然條件的變化,很多物種的生存受到很大的威脅。物種的滅絕本來是進化的自然過程,每個物種都有其壽命(大約100萬~1000萬年之間),在生物演化史上就發生過5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奧陶紀至白堊紀),但每一次都是自然災難引起的。譬如說,地質學家目前已發現證據,證明6500萬年前的一次隕石撞擊地球,造成恐龍大滅絕,這是最近一次的物種的自然滅絕。
然而今天地球上的物種再次走向滅絕的邊緣,但這一次卻不是因為某種外來不可違逆自然的力量,除了自然災害導致生存環境惡化之外,人類本身的破壞行為是物種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人類對野生動物的大肆捕殺;人類隨意砍伐森林、填海造田、過度放牧,摧毀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人類開發活動的加劇和擴大,毀滅性幹預導致環境突變,動物沒有了適合的生存環境,繁衍後代受到影響,這些都會導致有些動物的數量越來越少,最後成為瀕危動物。如果我們人類再不采取行動,也許好多動物都會像恐龍一樣,說不定哪一天就從地球上消失了呢。
就拿印度洋毛裏求斯群島上生活的渡渡烏來說吧,由於它身上的肉鮮美無比,所以遭到當時人類的大量捕食,因此在十七世紀就已告滅絕。但是如果當時人們有動物保護意識的話,就不會造成渡渡鳥的滅絕。再說生活在我國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吧,因為其外層皮毛下麵的被稱作沙圖什的絨毛異常精細,可以用來織成華麗的披肩,而慘遭偷獵者的大肆捕殺。因為織出一條女式沙圖什披肩便需要300至400克生絨,這就意味著要犧牲3隻藏羚羊的生命。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藏羚羊的數目隻有65000隻到72500隻之間,要知道這隻是100年前藏羚羊總數的十分之一。所幸的是後來人們意識到了保護這種瀕臨滅絕的動物的重要性。現在北京已有多名誌願者來到可可西裏擔當起義務看護藏羚羊的活動。同時,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從1999年起,每年為我國藏羚羊保護捐贈8萬至10萬美金,用於在可可西裏、羌塘和阿爾金山三大自然保護區開展反盜獵行動和針對藏羚羊保護的各種宣傳活動。我們人類正慢慢將藏羚羊這種可愛的動物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朋友們,動物是大自然留給人類的無價之寶,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它們的衍生死滅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是密切相關的。動物的大量毀滅將對人類的生存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造成生態嚴重不平衡,從而使人類的生存環境遭到破壞。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保護動物,使世界變得更美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