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周趙紛爭 第59章 開戰!(1 / 2)

雖然盧煥龍也知道一些關於自己生活年代的曆史軍事知識,但是那些都隻是知道個大概,相當於紙上談兵罷了。更何況,自己對渡河之戰這種類型的戰爭並不是很了解,此類的戰爭,曆史上傳承下來的相對要少。

自己在書上看到的樓船、蒙衝、先登、舟艇之類的河流上的作戰工具,還有其他什麼的投石機、強弩之類的,甚至火藥之類的,在這裏,並沒有看到。這裏大多都隻是一些比較輕型的木船,船上防護的設施很落後,有的甚至是光著身子上陣——就像一艘尋常百姓打漁的小船!

在自己活的那個世界,曆史上,早在春秋末期,就已經出現了比較大型的作戰戰船,比如蒙衝之類的;到了漢朝,更是有了巨大的進步,出現了樓船等;到了隋唐、宋代之類的就更不用多說了,船艦越來越大,船上的攻擊、防禦的武器越來越成熟;再到明代左右,就出現了火藥之類的。可是在這個異世界,卻什麼都沒有,完全不一樣。

不同的民族曆程孕育不同的文明。

也許,在以前自己生活的年代,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戰爭,那麼後來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的作戰工具。再如,就是經過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上的武器才全麵地蓬勃發展。而大周則完全不一樣,他們已經成立了兩百餘年,之前的世界格局也並不一定是戰亂,所以,戰爭對他們來說,十分的陌生。如此一來,盧煥龍反而顯示出了更大的優勢。

沈正朝問道:“沈豐,這戰船布置得怎麼樣了?”

沈豐道:“稟大將軍,南營所有的戰船已然備好,在岸邊蓄勢待發,南營水兵已然準備就緒。”

周軍之中,水兵幾乎就是在南營駐紮,也就是接近穎南河的大營。經過戰前的鞏固,如今,周軍已然有近五千水兵,戰船數百。而戰船一般有三十人左右,其中六人左右是水手,剩下的便是作戰士兵。麵對即將來犯的趙軍水軍,沈正朝已然派出步兵中的弓箭手,加入水兵之中,加強水軍的作戰力量,聲勢倒是頗為浩大。

這天,穎南河南岸,鼓聲大作,乃是趙軍進攻的信號。

一時間,丘寒武的作戰指令,在一層層將士的傳達下,迅速地傳播到各個屯、隊、火之中。進攻的號子已經響起,各級單位在各級將士的具體指揮之下,井然有序地向岸邊推去。輜重部隊運著戰船、木筏之類的,紛紛下河。數十艘類似樓船的戰船一字排開,每艘拉開數百米的距離,先行向前拉出一段距離。

這時代雖然沒有樓船,但是還是有一些相對高檔的戰船,構造與樓船類似,但比樓船的型號要小,屬於指揮船。指揮船有三四十米長,寬約七八米,共有兩層。最底層是水手所砸在的地方,兩側是船槳。上麵一層則是士兵所在的地方,在這一層的頂部,有一個小的閣樓,乃是指揮官所在的位置。指揮船的防禦設備比較完善,整艘船都由厚實的帳篷蓋住,隻露出一些小窗口。每艘船上麵都插著一麵旗幟,在這平坦的河流之上,備顯鮮明。而且,指揮船上還配備戰鼓、號子之類的,以供指揮官指揮本方塊的船隻進攻,或者撤退。

經過一陣子的安排,穎南河之上,趙軍水軍已經排布成一定的陣型,整裝待發。以指揮船為中心,前邊是一些相對大型的戰船,一字排開,層層相扣。後方則是一些輕型的舟艇、木筏之類的,靈活穿插。穎南河之上,綿延一片,不見尾部,浩大無比。

在三軍大將丘寒武的指揮之下,各路戰船開始向前進發,每艘指揮船上的戰鼓都轟隆作響,鼓聲震天入地,遠遠傳開,對岸的周軍將士暗暗心驚,隻覺心中有一股強烈的壓迫感,令人緊張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