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劂:野外昏劂多是由於摔傷、疲勞過度、饑餓過度等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現為臉色突然蒼白,脈搏微弱而緩慢,失去知覺。遇到這種情況,不必驚慌,一般過一會兒便會蘇醒。醒來後,應喝些熱水,並注意休息。
中毒:其症狀是惡心、嘔吐、腹瀉、胃疼、心髒衰弱等。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洗胃,快速喝大量的水,用指觸咽部引起嘔吐,然後吃蓖麻油等瀉藥清腸,再吃活性炭等解毒藥及其他鎮靜藥,多喝水,以加速排泄。為保證心髒正常跳動,應喝些糖水、濃茶,暖暖腳,立即送醫院救治。
中暑:其症狀是突然頭暈、惡心、昏迷、無汗或濕冷,瞳孔放大,發高燒。發病前,常感口喝頭暈,渾身無力,眼前陣陣發黑。此時,應立即在陰涼通風處平躺,解開衣褲帶,使全身放鬆,再服十滴水、仁丹等藥。發燒時,可用涼水澆頭,或冷敷散熱。如昏迷不醒,可掐人中穴、合容穴使其蘇醒。
凍傷:如發現皮膚有發紅、發白、發涼、發硬等現象,應用手或幹燥的絨步磨擦傷處,促進血液循環,減輕凍傷,輕度凍傷用辣椒泡酒塗擦便可見效。如發生身體凍僵的情況,不要立即將傷者抬進溫暖的室內,應先磨擦肢體,做人工呼吸,待傷者恢複知覺後,再到較溫暖的地方搶救。
蜇傷:被蠍子、蜈蚣、黃蜂等毒蟲,傷口紅腫、疼癢,並伴有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要先擠出毒液,然後用肥皂水、氨水、煙油、醋等塗擦傷口,或用馬齒莧搗碎,汁衝服,渣打外敷。也可用蝸牛洗淨搗淨後搗碎塗在傷口上。此外,蒜汁對蜈蚣咬傷有療效。
怎樣實施戰場緊急救護
戰場救護對於及早挽救指戰員的生命,保證部隊的戰鬥力,贏得戰鬥勝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習和掌握戰場救護的基本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戰傷救護的四項技術
(一)創傷止血
人體的血液有一定的路線,要準確地止血,就必須掌握主要動脈的壓迫點。常用的止血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加壓包紮止血法。用急救包或消毒紗布、棉花、布類做成墊子蓋住傷口,再用繃帶或三角巾緊緊包紮。多用於靜脈、毛細血管或小動脈出血。
2.指壓止血法。用手指或手掌壓迫傷口近心端的動脈,阻斷血流而達到臨時止血目的。多用於頭、頸部及四肢的動脈出血。頭頂部出血時,在耳前對準下頜關節上方,指壓顳淺動脈。顏麵部出血時,用食指(或拇指)壓迫同側下頜骨下緣、下頜角前方約3厘米處的麵動脈。頭頸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他四指壓迫同側胸鎖乳突肌之間的頸總動脈,絕對禁止同時壓迫兩側。肩腑部出血,用拇指壓迫同側鎖骨上窩中部的鎖骨下動脈。前臂與上臂出血,用拇指工其他四指壓迫上臂內側溝處的肱動脈。手部出血,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手腕橫紋稍處的尺、橈動脈。下肢出血時,大腿及其以下出血,自救時,可用雙手拇指重疊用力壓迫大腿上端腹溝蹭稍下方的股動脈;互救時,可用手掌壓迫,另一手壓在其上。足部出血時,用兩手指或拇指壓迫足背中部近腳腕處的足背動脈和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的脛後動脈。
3.止血帶止血法。用於四肢大出血,主要采用勒緊止血法。止血時,先在出血傷口近端動脈上放一塊布料或紙卷做的墊子,然後用三角巾疊成帶狀,或用手帕等就便材料繞肢體1~2圈勒緊打成一活結,或用槍通條、筆杆、小木棒插入其中,一提二絞三固定。使用此法止血時要注意:止血帶與皮膚之間要加墊;止血帶每隔1小時(冬季30分鍾)鬆開一次,時間2~3分鍾,以改善血液循環。
(二)傷口包紮
傷口包紮是為了壓迫止血,保護傷部,防止感染,固定敷料、夾板。包紮的常用材料有三角巾、繃帶、四頭帶。以下隻介紹最常用的三角巾包紮法。
1.頭麵部包紮
風帽式包紮法。將三角巾頂角和底邊中點各打一結,形似風帽,頂角結打在前頜,然後將兩底角拉緊包繞下頜至枕骨節下方打結。
下頜包紮法。將三角巾疊成四指寬,取三分之一處托往下頜,長端經耳前頭頂至對側耳前下方與另端一端交叉,然後繞過前頜、枕後於對側打結。
麵部包紮法。將三角巾頂角打結套住下頜,罩住頭部,拉緊兩底角交叉至前額打結。口、眼、鼻處可剪洞。
2.肩、胸(背)部包紮
肩部燕尾式包紮法。將燕尾夾角向上放在傷側肩上,燕尾底邊兩角包繞上臂上部打結,然後兩燕尾分別繞胸背於側腑下打結。
胸背部包紮法。將三角巾頂角放在傷側肩上,把左右兩底角拉到背後打結,然後再和頂角相結。
3.腹臀部包紮
腹部包紮法。將三角巾朝下,底邊橫放於臍部,拉緊底角至腰部打結,頂角經會陰拉至臀部上方,同底角餘頭打結。
臀部包紮法。將三角巾斜放於傷側臀部,項角接近臀裂處,用頂角的帶子在腿根部纏繞打結。將向下的一角反折向上在對側髂脊上與另一角打結。
4.四肢包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