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擾戰即針對航天器一係列活動都是依靠信號進行的特點,在掌握敵方航天器運行軌道參數及其與地麵、空中聯絡方式的基礎上,發射新的衛星或從軌道上變軌已經部署的衛星,接近目標,爾後發射相同參數的號令,幹擾敵方航天器,使其不能正常接收指令,也不能提供信息。幹擾戰比較隱蔽,不易被發現,代價較小,它可避免摧毀敵方航天器產生的碎片給己方帶來的負麵影響。
捕捉戰即利用航天飛機和空間軌道站靠近目標,以機械臂或人工方式將敵方的航天器捕捉,或加以毀壞,或改造為我所用,或送回地麵進行研究。1994年9月,美國“發現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後,航天飛機上的6名宇航員成功地發射了一顆衛星,同時還用機械臂抓住一顆損壞的衛星,將其收回地麵。這表明,利用航天飛機和空間軌道站在太空捕捉敵方航天器是可行的。
未來戰爭與高功率微波武器
一種新型的非殺傷性武器——高功率微波(HPM)武器已研製成功,並可以隨時投入戰場使用。美軍之所以在對南聯盟的空襲中沒有使用它,是因為想暫時保留這種武器的神秘感,以便在未來的戰爭中對付軍事技術更先進的敵人。
這種被稱為HPM的武器是由製導炸彈或巡航導彈來進行投擲,當飛到目標附近幾米時,爆炸產生的脈衝可以使計算機和通信設備中的電路失效,或擦除計算機內存。其作用距離在400米內,在天氣好時該係統的有效範圍有足球場大小,天氣不好時範圍會大大縮小。
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研製非殺傷性武器的前負責人在前不久出版的《未來戰爭》一書中說,HPM和電磁脈衝(EMP)武器的破壞原理就像近距離的雷電,極強的電磁脈衝通過“前門”和“後門”兩個途徑進入電子設備。“前門”是指設備對外開放的通道(如天線),強電磁脈衝被直接導向目標設備。如果知道設備的接收頻率,甚至可以通過巧妙的設計,造成更大的破壞效果。“後門”是指設備的導線、動力電纜、電話線、失效的屏蔽部件甚至屏蔽箱上的孔洞,駐波能量通過它們耦合到設備而造成破壞。HPM和EMP的脈衝特性各異,電子設備的屏蔽措施難免顧此失彼,因此全麵抗脈衝加固的費用是很大的。
美空軍研製的常規爆炸驅動的HPM武器中,有一個產生有源電場的線圈,爆炸時壓縮電磁場而產生電脈衝,因此這種裝置被稱為爆炸泵浦通量一壓縮脈衝發生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把武器的峰值輸出功率增加到幾十太瓦。同時,製導武器精度的提高,降低了對HPM武器的功率要求,可以使它小型化。
飛機為什麼會拉煙
在飛行表演中,飛機有時會拉出一條彩色煙帶,有時是紅色的,有時是藍色或黃色的,它把飛機在天上優美的運動軌跡記錄在空中,展現在觀眾麵前,使人們清楚地看到飛機各種驚險動作的運動軌跡,領略飛行員的高超駕駛技術,十分引人入勝。
各國飛機拉煙一般使用的拉煙劑是硫酸酐。在中學化學中,我們知道三氧化硫遇水會形成霧狀的硫酸;高濃度的鹽酸會揮發產生白煙。硫酸酐裝在飛機內的高壓容器中,呈液體狀態,當飛行員打開閥門時,硫酸酐從高壓容器中噴出,與空氣中的水汽結合形成煙霧,如果再加上不同的配料,煙霧就可呈現出鮮豔的顏色。這種方法形成的煙霧雖然很好看,但對飛機表麵有腐蝕作用,所以在設置噴嘴時,必須保證不使煙霧噴到機體上。還有一種簡便方法:將柴油噴向噴氣發動機的尾噴口,也可產生濃濃的白煙。
不使用拉煙劑,飛機也可以拉煙,那就要利用大氣層的特性了。一般在7~8千米高空,屬於對流層上層,那裏氣溫常年處在0℃以下,由於飛機發動機噴口排出的廢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水汽,當它遇到外界低溫空氣時,就凝結成冰晶,形成白色雲帶,這樣拉出的煙叫作飛機的凝結尾跡。它的結構與卷積雲相似,所以也稱為飛行雲。飛行員訓練時若在空中失散,有時還可用這個辦法取得聯係,但由於尾跡會暴露出飛機的行蹤,作戰時,要盡量避免在能產生尾跡的高度上飛行,以免被敵機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