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戰中,常常會遇到火箭炮難以進入作戰地域,或者火箭炮臨時損壞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采用簡便方式,不用發射器照樣發射火箭。這種方法是先將火箭彈放置在臨時構築的長方形土堆、田埂或土坎上,再把折疊式瞄準具卡在炮彈後部。如果沒有瞄準具,則可以沿彈體劃出一條縱軸線,從底部向前量出一定的距離,放上一個20毫米高的物體作準星。然後分別將火箭彈上的導電蓋和定心部用砂紙打磨,再把發射導線的兩頭用膠布粘在打磨過的部位,此時,火箭彈已處於待發狀態。發射手通過瞄準具瞄準目標後,即撤離隱蔽,用幹電池或手搖發電機接通發射電路,火箭彈就飛了出去。彈體較長的火箭彈,還可以用2根棍子將彈體支起,使其成一定的仰角,朝向打擊目標,即可接通電路發射。
由於這種發射方式機動靈活,簡便易行,打了就走,所以是步兵、民兵近戰殲敵的有效手段。
利用光進行竊聽的設備——激光竊聽器
一談到竊聽,人們就會想到安放在電話、飾物等物品內,被做得形態各異的電子竊聽器,而絕對想像不出可以用光來搞竊聽。實際上,光已經被利用製成間諜活動的竊聽設備——激光竊聽器。
激光竊聽器,就是用激光發生器產生的一束極細的紅外激光,射到被竊聽房間的玻璃上。當房間裏有人談話的時候,玻璃因受室內聲音變化的影響而發生輕微的振動,從玻璃上反射回來的激光包含了室內聲波振動信息。人們在室外一定的位置上,用專門的接收器接收,就能解調出聲音信號,用耳機監聽室內人的談話。由於激光本質上是一種頻率極純、極高的電磁波,加上其方向性好,照射和反射的能量集中,所以解調並不困難。解調反射激光的基本原理與收音機收聽廣播的原理是相似的。廣播電台發射的無線電波,包含著各種各樣的語言和音樂信號,收音機接收到無線電波後,便能解調出廣播節目來。激光竊聽的最大優點是,不需要在竊聽的房間裏安裝任何竊聽器就可以實現竊聽。這就克服了對無法進入的房間安裝竊聽器的困難,同時也避免了因竊聽器被查獲而被抓住把柄的危險性。
由於激光竊聽法對激光的發射點、接收點和被竊聽點的位置關係要求很嚴格,以及外界環境的幹擾很容易影響激光竊聽的效果。現在有人設想,用易於穿透玻璃的某種頻率的激光,瞄準房間裏的一件物品照射,用其反射的激光來達到竊聽的目的。因為這些物體隻隨室內的聲波振動,而不受外界噪聲的幹擾及玻璃是否振動的影響,竊聽到的談話聲可能就比較清晰了,從而提高激光竊聽的效能。
原子彈“扳機”引爆氫彈
打過槍的人都知道,槍是有扳機的。用手指扣動扳機,擊針觸發槍彈底火,靠彈殼內火藥燃燒的推力,彈頭就能飛出槍膛。氫彈也需要有“扳機”這樣的“點火”裝置,才能爆炸。當然氫彈的“扳機”遠不是我們想像中槍的扳機的模樣。
比“小男孩”威力大500倍的首枚氫彈
1962年11月11日,美國在馬紹爾群島的埃尼威托克珊瑚島進行了代號為“邁克”的首次氫彈試驗。當氫彈在鋼架上起爆後,整個小島連同巨大的鋼架都在驚天動地的爆炸聲中沉入太平洋深處,爆炸力比投擲在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大500倍以上,衝擊力使環礁炸成了一個深50米、直徑兩千米的巨坑。威力如此巨大的氫彈是用什麼樣的“扳機”點火起爆的呢?
氫彈的“扳機”是顆原子彈
我們知道原子彈爆炸是核裂變。氫彈爆炸與原子彈爆炸原理不同,是一種核聚變。某些較重的原子核,如鈾-235、鈈-239等的原子核,在受到中子轟擊後,分裂成兩個或數個質量相近的原子核,並釋放出大量能量的過程,就是核裂變的過程。原子彈就是利用這一原理使核裝料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核裂變釋放出巨大能量而產生各種殺傷破壞效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