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的三體液說
古代印度作為文明古國,它的醫學起源是很早的,有據可考的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時代。梵語“吠陀”(Veda)就是知識的意思,是當時人的詩集,其中就有關於藥用植物的記載。文中還描述了一些疾病,很像現在的結核和麻風。
在古印度,醫生最早是僧侶們兼職的,那時正處於神醫學的醫學時期,人們認為隻有僧侶與神最接近,所以隻有他們有資格為眾生解除病痛。後來,隨著醫學的發展,漸漸地出現了一批專門從醫的人,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實際操作技術都比僧侶們要強。久而久之,醫生就獨立出來了,但醫生的地位也就從最高層婆羅門級降到了吠舍級,僅強於奴隸。
盡管古印度醫學發展緩慢而曲折,但人們在長期實踐中還是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整套的完整理論。在《阿輸吠陀》中就有關於健康與疾病的三體液學說。這三體液是氣、膽及痰,又稱三大液體。古印度人認為三者必須均衡才能保持人體的健康,一旦紊亂,人就會患各種疾病。後來,人們又加入了7種成分,即血、肉、骨、精、脂、骨髓和乳糜(消化的食物),認為這7種成分均來源於食物。還有人並入了排泄物:尿、糞、汁、粘液、發爪和皮屑。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體係:疾病來源於體液、身體成分和排泄物的紊亂。
古印度的醫生們根據以上理論來分析和使用各種藥劑,他們認為各種藥劑都有獨特的維爾耶、毗婆迦、拘那之性(即物理性質、化學成分和生理活動),三者共同作用,調節機體的紊亂。
古印度醫學理論代代相傳,不斷發展、延續了近4000年,直到後來外族不斷入侵,才使得古印度醫學融入了世界醫學之中。
蛇纏杖
古希臘醫學起源於公元前12世紀,由於希臘人一直是一個開放的民族,所以隨著向海外移民和發展貿易,古希臘醫學彙集了許多民族和地區的醫藥知識和經驗。
畢達哥拉斯是古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一位醫學家,他提出生命由四元素——土、氣、水、火組成,這些元素的平衡就是健康。四元素論是古希臘醫學發展的理論基礎。
同古印度一樣,古希臘人也受宗教的影響,曆經了一段神醫學的時期,僧侶們利用被尊為醫神的阿斯克雷庇亞在寺院中進行醫療活動。阿斯克雷庇亞神像的形象是手持一根長杖,上麵盤繞著一條蛇,這是由於當時把蛇當作智慧的象征。由於古希臘醫學在世界醫學發展中產生的深遠影響,迄今,西醫的標記仍然是蛇杖。
古希臘醫學發展的頂峰,是以著名的醫學家希波克拉底的出現為標誌的。從希波克拉底開始,人們拋棄了宗教迷信思想,逐漸地用唯物主義的眼光來觀察世界,將醫學奠定在臨床的基礎上。希波克拉底是當代醫學公認的鼻祖,他對醫學的偉大貢獻,使得西方醫學終於擺脫了種種束縛,開始走入了正軌。
總之,印度的三體液學說,希臘的四要素,中國的五行,這都是人類對醫學世界的最初的樸素認識。正是在這些理論的基礎上,現代意義的醫學才逐漸發展起來了。
內科的發展
古代醫學是不分科的,一個醫生往往是多麵手;如今,醫學已經發展成為如此龐大的知識體係,任何人也無法全麵掌握,所以逐漸分為了許許多多的小科目,每一個科目都是一個各有特色的天地。
內科學是起源最古老的醫學,通俗地講,它就是指不用開刀給病人治病,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婦產科、兒科等逐漸地分離出去。內科學的發展是建立在多種學科發展的基礎之上的。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
現代意義的醫學是從擺脫了遠古的宗教與魔術的陰影之後才真正起步的,這一曆史性的轉變,歸功於一位希臘名醫——希波克拉底。
希波克拉底出生於大約公元前460年的科斯島。傳說他是阿斯克雷庇亞醫族的後代。年輕時他曾漫遊整個希臘,並隨父學醫,也曾拜師於哲學家德謨克裏特學過哲學。他生活的年代正是古希臘最興盛的年代,古希臘發達的科學技術和哲學思想為他的成熟創造了條件。他和他的門徒們建立了當時最有名氣的醫學派。他們的著作被彙集成《希波克拉底全集》,該書是西方古代醫學史上最有影響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