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之夢 第三十章 錯在人心(1 / 2)

文學本身是沒有錯的!

張乾緊咬嘴唇,他神色之中帶著一股堅定之色,腦海中回憶起了過去學過的曆史和文化知識。

文學,從古代就有詩詞歌賦,各種經典大論,古代科舉製度始終都是考這些,卻沒有人考小說。

在那個時代,國家文豪都是看不起寫小說的,這些被稱為雜記,野傳,民傳,是不被官方認可的。

從社會演變來說,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經曆了相同的社會演變,都是從封建社會走向革命,再走向現代。

而文學,就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製度的變化,人心的變化,而逐漸變得越來越開放。

在古代,人們還需要用竹簡或印刷紙來書寫作品,由於材料所限,是沒有辦法創作大量文字,效率也很低,往往一部經典幾十年才完成。

而在現代,自從有了網絡這個東西,人們開始逐漸離不開手機電腦,因此文學也漸漸轉變到網絡上。

超高的創作效率,每一天都有大量的內容被創作出來,讓網絡文學逐漸在淘汰舊有的創作模式。

不可否認有許多品質並不那麼上乘的內容充斥,但這同樣是一種新的活力誕生。

就像人類從蒙昧時期發展出的第一個象形文字,那時候隻是鬼畫符,是個符號圖案,但對於今人來說卻是傳承的象征。

近現代數百年的演變中,小說這種體裁成為了受眾最廣的文學體裁,而小說卻是分了類的。

有一些小說寫得十分文藝,具有傳統文化的特征,出版之後得到了一大批讀者的喜愛。

有一些小說寫得十分通俗,具有極易傳播和閱讀的特性,在網絡上流傳,同樣受到大眾的喜愛,被稱為了網絡小說。

在以前,寫完一本書,才能去出版社出版。

而且假如你是個新人,又沒社會關係和地位,又沒一個有背景的老爹,也沒有一個泰山北鬥的文豪師傅,那你還甚至尋不到出版的門路。

某種程度上來說,傳統出版的門檻十分之高!

不可否認他們之中絕大多數的作品質量也很高,但也不是沒有低俗作品。

同樣的,他們出版一樣為了賺錢,並非絕對地為了文學。

能為了文學這個詞本身而奉獻的人,叫先驅,叫聖賢,是一種求道的精神。

而為了賺錢活得更好,得到名利地位的,寫出來的雖然是文學,卻不能自稱文學家。

有一些人自稱作家,隻能說是善於文字創作的行家,從這個角度來說小說家也是作家。

而網絡小說卻門檻極低,連一個小學生都可以寫網絡小說,在網上發表。

網絡小說不論身份地位,不論背景,隻要你寫得有讀者喜歡看,那你就是小說家。

二者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傳播各自文學思想的媒介,一個是紙質載體,一個是網絡傳播。

本質上來說,這二者並沒區別,但卻又有根本的區別,就仿佛一個是封建製度,一個是改革開放製度。

而製度,是人定的!

“是的,錯的從來不是文學本身。”

“不論是傳統出版還是網絡小說,都隻是體現作者的思想,隻是一種文學。”

“錯的是人,是人就有江湖,就有利益糾紛。”

你要動搖我的社會地位,改天換日,那我就與你天然有矛盾。

這就像是古代農民起義要推翻舊王朝,而舊王朝就要起兵鎮壓一樣。

張乾回憶以前的曆史知識,對於文學有了更深的理解。